- 阿尔斯通和西门子合并对抗中国中车,结果被欧盟否决,你怎么看?
阿尔斯通和西门子合并对抗中国中车,结果被欧盟否决,你怎么看?
欧盟的逻辑,和我们不太一样。
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欧盟的监管往往倾向于消费者,而不是企业。比如我们熟知的欧洲没有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型网公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盟对于互联网平台搜集、使用用户数据非常严格,以至于这些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很难做大。
阿尔斯通和西门子的合并同样是这样的逻辑。欧盟委员会表示,合并之后消费者的选择会减少,高铁建设甲方(比如政 府)可选择的空间也会减少,进而带来高铁建设成本的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增加。欧盟委员会没有促成“欧洲冠军企业”的责任,其责任是维护市场公平(而不是垄断)。
中国中车由以前的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而来,两者合并之后,曾为全球最大的高铁装备制造商——即便是西门子与阿尔斯通合并,其规模将也只有中国中车的一半,但会是第三名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2倍。
中国中车依靠中国快速发展的高铁市场发展壮大,并依托“一带一路”向海外拓展业务(虽然不是很顺利),这对西门子、阿尔斯通这样的竞争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里有一个问题:
欧盟虽然作为一个整体,但是在利益上确是各怀鬼胎。虽然说阿尔斯通和西门子的合并将会在整体上提高高铁的竞争力,这对欧盟整体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可是现实情况是,欧洲的其他国家并不能从其中受惠太多,因为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相反,他们还有被这两大企业合并后垄断剥削的可能。
对于阿尔斯通和西门子的合并,欧盟委员会表示:
合并之后消费者的选择会减少,高铁建设甲方(比如政 府)可选择的空间也会减少,进而带来高铁建设成本的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增加。欧盟委员会没有促成“欧洲冠军企业”的责任,其责任是维护市场公平。
这些话就把我上述的观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如果合并后的企业赚取了更多的利润,这些利润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德国和法国,而与欧洲其他国家没有太大关系,没有相关的利益分配,但是受制于欧盟框架,其他国家则有可能因此而被合并后的公司宰客。
而中国则是不一样,中车本来就是作为国有企业,其利润和责任都是由中央***来进行分配的,而***购方面也没得选择。
不过,作为高科技企业,科技含量越高,则可容纳的顶端企业越少,因为投入越高,越需要市场,没有足够的市场来养活这些高科技企业,那么就得倒闭,最后就会形成顶端垄断,这是世界分工发展的结果。单打独斗在高科技行业里面只能够挨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