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发动机没有国外先进是因为设计上还是精密仪器制造上的差距?
- 为什么有人说国产发动机不如外国好?明明也有国外汽车为什么不能提取他们技术自己研发?
很高兴回答,目前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没有国外的先进,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素:
首先是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底子薄,汽车的发动机设计是需要技术积累的,相关技术人才储备还欠缺。
其二,汽车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待进步和提高,汽车工业是一个体系,材料和工艺技术积累我们都不足,曾经的“圆珠笔芯”就是例子。
其三,国外车厂的专利技术覆盖广泛,国内车厂要想躲开人家的专利壁垒,做到超越或者比肩不容易。
其四,急功近利,国内车厂最初由于一直习惯“拿来主义”,常常急于盈利,连模仿都懒得去做,国企有钱但是因为体制问题,导致研发力不足,私企最初是因为缺钱,体量小,夹缝中求生存难呐。
最后,汽车内燃机注定是要被新能源所取代的,这就导致国内厂商对内燃机研发投入信心不足。
总之,不论是汽车发动机技术,还是更高精尖的技术,我们都要学习、积累,只要能够找准方向,稳步前行,我们必将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强国、科技强国!
在精密的仪器也得用人操作,现在我们的技术不是不行,我认为还是人的问题,现在大家德国技术先进,日本的车比我们的好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说工资德国员工和曰本员工的工资收入比我们高员工工作认真仔细,现在都说大国工匠而我国的高技术人员能多少收呀,两相对比这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我国不是不能出好产品而是人为造成的,粉密仪器在操中差一根发丝的十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大家想差那去了,薪水底了谁还那么认真仔细的干呀,我本身和技术有关所以找这么认为。
国产汽车制造厂同国外汽车制造厂家在体制上完全不一样,国产汽车制造厂实际上是一个汽车总装配厂,不具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只是把各个总成零部件厂生产的总成零部件拿来总装配在一起调式一下,从零部件厂拿到的总成零部件也不是最先进的,是属于失去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用品。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美、欧、日的汽车生产厂家,制造汽车都是副业,主业大多是航空、航天、航海、军工装备、各类高级机电装备制造集团厂,因此本身有强大的各类机电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其本身的研发、设计、制造团队还是终身服疫于一家企业,限于其本身的雄厚科研开发能力用在汽车上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比如:奔驰(航空发动机)、宝马(航空发动机)、通用(坦克、装甲车军用车辆)、克莱斯勒、丰田、尼桑、大众等,其开发设计最好的总成零部件都是自用,绝不外卖,待落后再外卖,国产车厂自己没有研发、设计、制造总成零部件能力只能买淘汰的产品,比如发动机。国产的汽车制造厂也有综合厂,比如长安厂,本身主业是造枪炮弹技术起点低也没有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只能当总装配厂仍然是仿制模仿,如果去掉关税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厂无法竞争只能全军覆灭。
项目立项,再到设计研发,研发定位,再到制作样机,再不断验证,调试,再调校,再定型,再验证,反复求证,直到合要求,全面达标,再试产,试用,试用后,反馈无问题再推广使用。在这些过程所用到的设计技术,工作经验,数据精准,模俱技术,铸造工艺,原材料配制,热工艺要求,冷处理要求,机械加工的精谁度要求,装配技术,每一个零配件都要求走这一流程,如此多的部件组合一起,其中的误差,偏差,公差,累程误差纠合一起,综合性的要求必是很高的,只有这样才能出好的发动机。
主要还是品牌号召力不够,卖不上价去于是为了压成本导致的!一套模具生产一万个产品是精品,生产两万也能行,但是差距确实明显!再一个,某国工人没地位,薪酬压倒底还996,卖力是没办法,凭啥给你尽心力?
为什么有人说国产发动机不如外国好?明明也有国外汽车为什么不能提取他们技术自己研发?
国产汽车发动机不如外国好?
这种说法是有很大偏见而且对技术一无所知的,“外国”概念很大、“外国”也有很多低端机和问题机,同理国产主机也有很多优秀的量产机型。
“外国的月亮圆”是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入侵对国人观念的改变,从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到中国人已经被彻底“西化”,传统文化被视为落后、坚守传统文化的群体被视为异类,这是非常危险也非常可悲的。
但这也是开放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改变,只是应该从文娱传媒各个领域开始引导中国文化的复苏了。
话归正题:在汽车领域曾经可以有偏见,但思考问题的方式要随着技术发展同步改变。
初期的国产汽车品牌在技术方面一穷二白,这点绝对不否认;个人经历了国产汽车接近20年的发展,在初期使用的国产车质量确实令人非常遗憾,发动机技术之落后有高油耗低性能的通病;整车制造的把控环节水平也很低,甚至某些品牌可以用“小作坊”来形容。
在这一阶段使用过国产汽车会有很大的偏见,但同时也要感谢这些国产车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起,如果没有这些车估计同期只能选择摩托车或电瓶车;所以看问题也要辩证一些,不能只看到缺点。
而在2010年之后国产汽车开始了技术研发的快速升级,发动机从***购到逆向研发、从逆向到正向研发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内燃机,其次还有世界领先的电动机,如果从初期的落后一直坚持关注到这一阶段直到今天,应不会再有这种偏见!
1、长城4B15-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为正向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机型之一,高压共轨直喷技术在一线水平,CVVL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与国际一线主机厂水平相当,缸盖集成排气歧管可以用排气的温度快速加温冷却液、热机销量远超一众合资内燃机;峰值功率124kw、峰值扭矩285N·m(1400-3000转)的水平有几台“外国机”做到了?
2、比亚迪487ZQA-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比较早使用直喷技术的国产机,全铝合金材质、高压喷油技术、进排气可变正时调节、液冷涡轮增压器、双质量飞轮和中空充钠气门等技术难道落后吗?新款机型热效率达到38%也没有几台“外国机”做到了,参数虽然保守但与DCT匹配的老款中型SUV也做到了9秒内破表,这台发动机也是先进的。
3、其次正向研发的优秀机型还有[_a***_]汽车的1.5T直喷增压机,DVVT双独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低惯量增压器有不错的动力和油耗表现;吉利1.8T直喷增压机性能比较强劲,而且质量足够稳定,虽然是逆向研发但完美的解决了原型机烧机油的问题。
“汽车概况”带您唠一唠国产发动机和合资发动机那些事儿!技术研发的道路漫长,需要一点一滴累积,如果技术这么容易窃取,国产发动机品质早就上来了!
发动机结构及制造
发动机零部件结构制造模仿比较容易,拆开一个发动机,看一下,将各个零部件拆分设计,然后组装就完成了,这个步骤大家都可以做,应该是每一个技师的必修课。但是我们不知道各个零部件制造误差,这个制造误差为什么这么设计,各个零部件之间装配标准,螺栓扭矩大小等等!
机械制造意义深远,精密结构件绝不是粗制滥造,每一个零部件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装配过程中,重要零部件必须用扭矩扳手精密操作!
发动机制造技术顾然重要,但发动机控制更是其技术之核心!发动机控制只有一个发动机电脑,里面到底怎样的逻辑,鬼知道,我们只能根据发动机结构设计进行猜测,但那只是皮毛,早期中国科研人员,是不可能接触到国外发动机控制一丁点儿关系,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皮毛,目的就是技术保护!
发动机控制技术
现在发动机基础逻辑控制由大陆或博世提供,但发动机里面真正的***全部由研发中心提供,进气量,喷油量,点火提前角,可变正时,EGR,扭矩控制等等,哪一个都够我们研发几年时间,综合起来就更难!
现在来讲,能为纯正技术奉献的也只有高校研究所了,许多课题组拿到国家或省部级课题,潜心研发,且不说研发好坏,但确实有这么一批人在做,由于条件有限,将自己的研发成果企业应用化又是一大难题,这就涉及到产学研结合问题!
其实发动机研发技术真正的困难是由于中国工业技术实力太过薄弱,大部分人研发能力不足,这一方面还需要慢慢积累!
“汽车概况”作为专业的汽车平台,只回答专业的汽车问题,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