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瑞汽车联手华为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图什么?
- 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 恒大入主的新能源汽车NEVS到底是什么背景来路?
- 恒大新能源汽车“恒驰”横空出世,它会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领军吗?
1.新能源市场环境大势所趋,看看传统同行造车企业,都在谋求改变,和华为合作的不止一家。
2.行业互补,强强联合,弥补自己的不足。
3.既然打造高端,就得格局放开,学习创新。
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面对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其实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应对,因为传统车企转型早新能源车是很容易的事情。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所生产的纯电动车,是造车门槛最低的产业,传统车企分分钟都可以造出来,而且可能更好,更便宜。
原来的汽油车有几万个零部件组成,所以说造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更涉及到安全问题,其实从生意的角度来说,造车真不是一门好生意,按常规而言,从公司成立到出第一台车,得4年时间;从第一台到20万辆规模开始实行盈利(还保证你能撑那么久)还有4年,这样算下来得8年,按照蔚来董事长李斌的说法,造车得准备200亿元,也就是说,现在造车得200亿和8年时间才有收益,存银行也比这生意好。
当然,在资本的推动下,一窝蜂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涌现,更市场带来新活力,但是在资本市场退潮的今天,裸泳者出现了:蔚来的第一款量产车ES8居然是一款大7座SUV被称为是“半成品”,毛病群出,在高速上的续航只有100多公里;刚上市的小鹏号称路试1000万公里,居然把卖给员工的几百台车路程也算进去了,按这样的算法,大众、丰田的车路试不得上亿公里了?
这些造车新势力为了尽快出车,自然在一些验证环节,能省则省,最好还真是不要买这些车。当丰田、大众、吉利们也造出新能源车出来后,你会选择是谁的?当时这些传统巨头靠谱些,毕竟有正规的流程保证,也让人放心点。
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如何应对?我们分析一下:
传统车企的优势:
首先传统车企拥有新能源汽车牌照和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不是2018年才开始的事,有些车企大举发力也很早。今年应该说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发力鸣枪的一年。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有天然的优势的,4大车间和生产线拿来即用,销售服务体系拿来即用,很多原有***都是可以放入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大大减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的再投入!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劣势:
我们再回顾一下造车新势力,他们现在绝大多数是没有拿到生产牌照的,连那些市场炒作很热很有名的品牌公司,比如小鹏汽车等!因为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有合乎要求的自有实体生产工厂,这无疑是一笔巨大投入,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其次,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能力很差,很多都是一推再推,迟迟不能量产交车。
还有很多没有牌照,需要贴牌或者合作。
这些都表现出了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是在玩汽车是在玩PPT,真正踏实造电动汽车的没有几家,大多都是短线操作,跟风资本市场圈钱。
那么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面对传统车企的持续发力,以及不利局面,该如何应对呢?
谢邀!
概念撬动然后成为重资产企业的控股者?不可能的。
结局和共享单车的发生过程一样,不同的是共享单车的经济理念没有问题,而新能源汽车产品可能难以战胜传统汽车行业。
电商是建立在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挑战了一个销售渠道,整合的是供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共享单车类似。
搞制造不是搞概念,互联网企业的思想于制造业,就是一种服务。几个程序员+电脑+服务器和思想,不就占格力电器或青岛海尔的一个小办公室吗?当然,这只是用一个有形的比较点到。
在汽车四化的变革时代,各个车企都对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这其中存在竞争是再正常不过、自然而然的。其实面对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都站在同一一个起跑线,双方各有优势,就看市场的选择。我比较看好新势力,尤其是像爱驰汽车这样由传统汽车人创立的企业,他们尊重汽车行业的规律,具有深厚的造车经验,从始至终坚守品质,同时还会在车型设计、人车交互以及各项服务上面带来很多创新的思路,不会像传统车企那么保守。
借用我发布的文章里的我一句话:如果说20世纪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工业时代造就的内燃机汽车时代,那么21世纪将会是以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智能互联网科技带动下创造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恒大入主的新能源汽车NEVS到底是什么背景来路?
谢邀
最近也是很关注汽车方面,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恒大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布局汽车行业,先是与贾跃亭的FF合作,准备将FF 引入中国,后面收购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今年开始与新能源车NEVS合作,可以说恒大的汽车行业布局已经完成,后面就看汽车什么时候量产了。
这个新能源车nevs,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性电动汽车公司,NEVS于2012年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后,继承了后者的所有知识产权。萨博是一个老牌车企,是一个[_a***_]的高端车企,原来主要做军工产品,后来将飞机技术引入到汽车方面,所以说在汽车稳定性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目前nevs的体系比较完备,已经拥有完成的研发平台、生产线和技术团队,可以说量产条件已经达成,随着恒大的加入,量产速度回提速。好像天津也有自己的工厂了吧。
恒大和nevs结合,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恒大实现自己的转型,nevs可以借助于恒大的渠道打入中国市场
恒大新能源汽车“恒驰”横空出世,它会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领军吗?
在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恒大对外透露其首款电动汽车将在6月份投产,预计最近就会面向全球发售。恒大眼光毒辣,在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就下决心进入,决心强,力度大,这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未来一家独大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
个人认为有希望。
首先从大背景分析,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恒大入局,诸多大佬都有在参与,证明这件事儿靠谱,况且国家夜通过修改配套法律来鼓励新能源汽车改造,也就表示这件事不会遇到大规模的政策风险。
其次我们从恒大本身来看,观察恒大这一系列举动,能够发现谋定而后动是恒大的一贯风格,不打无准备之仗,恒大在下决心搞恒驰之前,已经做了很多打通行业***的动作,这在基础上就牢固了恒驰的本源。
最后我们单独看下恒驰,各方面***配置都做到了最好,并且下了这么大力气全方位推进,不成功很难
以上。
恒驰汽车能不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现在来说还有点早,但恒驰汽车就目前已知的情况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出生自恒大品牌,依托着恒大集团发展。就恒大2019年的年终报告显示,恒大2019年上半年的核心利润303.5亿,净利润270.6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昭示着恒驰汽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用像其他新能源汽车那样,以融资为生。或者被其他资本所劫持,改变自己的初衷。
第二,恒驰汽车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积累相当雄厚的技术和产业链。恒大先后将瑞典NEVS、荷兰e-Traction、卡耐新能源、英国Protean、德国hofer动力收入旗下,在汽车轮毂、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方面揽获一系列核心技术,迅速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第三
恒大拓展了一支完备的人才技术队伍,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开展以来,不仅是世界各地招聘顶级专业人才,也从自身其他产业集团里面抽调了各级别骨干力量融入汽车产业。这对汽车集团的 顺利落地和发展,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应该不会,现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处于古代的战国时代,各国混战,在新能源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还是比亚迪。“恒弛”将和其它造车新势力一样,最初将处于烧钱的时代,随时时间的发展,也许能够在造车新势力中乱中突围,但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在苦苦支撑并败下阵来,就像恒大冰泉一样,恒大通过足球让中国了解它,恒大也在通过足球发展自己,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其利润会越来越低,如果在资金密集行业收回成来并盈利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不认为他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现在要谈的是存活和发展,至于现在谈领军还为时过早吧。
会不会是领军者,这个很难说。具体还要看未来恒大汽车的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片蓝海,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对于这一领域,有很多的大企业都跃跃欲试,纷纷投其中。先驱者特斯拉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我国,国产品牌中,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标杆企业出现。恒大要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还是很有希望的。
那么,我分析一下恒大当下的优势所在。
恒大积极践行汽车强国的国家战略,通过入主瑞典国家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牵手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科尼赛克、与德国hofer组建合资公司、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入股广汇集团等举措,一举完成了从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恒大将开发并推出涵盖中端、中高端、高端及豪华定位的全系列多品牌产品,其与科尼赛克合作的高端新车型将于明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亮相。可以预见,在顶级技术和最强全产业链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恒大又一年销售规模几千亿的大产业。
从局面上看,恒大目前领先优势明显,且家大业大,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下去,恒大很有希望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