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的本质是什么?
承邀。什么是国学?
中华民族五千的历史,本质文化经史,即称之为"国学″。发源于二子。
即(一)老子,道家(道德经,亦称道教,简称为道。)
(二)孔子,儒家,(示称儒教,儒学)。
至于"释",是唐高祖派玄奘西游(简称唐僧。访印度丶不丹丶锡金等南亚佛教国家(或称地区),引进了"释",(亦称释家,也是佛教。)释家不是中华民族的原本教义。
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国学,应该是源于道家和儒家。
在五千年华夏文化史上,老道和孔儒之前,华夏大地上,是没有释家的。也就是说没有佛教的。
历史上,一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史,即国学有误解,把"释家"容于中华民族国学的文化内容。
简单说中华民族的国学,应该是始源于道家和儒家(简称道丶儒)。即老子和孔子的学说。
此乃本人之浅释。如有错解,敬请谅解。
国学基本定义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近年来,谈国学的人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人。可是,近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通俗地说:国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人民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进一步繁荣昌盛。国学的根本意义就是倡导,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道义信仰。让人民大众都能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遵纪守法,遵老爱幼,相互之间团结友爱,无忧无虑的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抢夺,没有剥削和压迫,懂礼仪,讲道德信义和社会文明。
从历史上的圣人所倡导的思想教育,忠、孝节义,以及历代帝王和文人的文化思想,都是倡导人民做好人好事,做一个懂礼貌讲信义尊纪守法的人,包括四书五经。因为这不但是国学的主题,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中国***人发展诠释了国学的主题思想,在国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理念,使中华文化进一步繁荣昌盛……
本人知识浅薄,一点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国学的定义是什么?国学就是一个国家所有之学,就我国而言,是指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从内容上看,涵哲学、文学、史学等学科,当然也包括医学、书画、戏曲、……等传统艺术。中国学术,以周秦诸子时代最为发达,当时诸子百家,各有专长,不相剿袭。
如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了,他们都以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医学、等名称,同时,外国的东西也融入我国,正是开放之后的特点。
时代在发展,正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斌,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所以我们只须知它在过去各个时期的重要贡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