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数据对比评测,汽车数据对比评测分析

不吹不黑!现在所有国产的汽车,对比美日韩德合资车(进口车除外),究竟处于什么水平?2.0的欧蓝德和1.5的探界者怎么选?维修保养以及油耗差很多吗?中国工业与德国... 显示全部
  1. 不吹不黑!现在所有国产的汽车,对比美日韩德合资车(进口车除外),究竟处于什么水平?
  2. 2.0的欧蓝德和1.5的探界者怎么选?维修保养以及油耗差很多吗?
  3. 中国工业与德国工业差距有多大?

不吹不黑!现在所有国产汽车,对比美日韩德合资车(进口车除外),究竟处于什么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自主品牌车企早已不是跟在合资品牌身后的“小弟”了,特别是2010年以后,国产车的发展有目共睹,涌现出了一批如领克、wey、星途等高端自主品牌,不吹不黑的说,如今的国产车对比合资车,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呢?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你手握15万的预算想买一台SUV,我会更推荐你买国产车,因为这个价位星越、星途TX、长安CS75PLUS、领克02等等都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其产品力要比合资车更强。如果你手握12万左右的预算买一台轿车,我也同样推荐你买国产车,理由同上。国产车不再是吴下阿蒙,国产车有它的优势。

1、内饰设计和用料

汽车数据对比评测,汽车数据对比评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几年国产车的设计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内饰设计。比如说这款车,以这个内饰水平,你敢信这款车的起售价不到10万吗?合资车20万的车型可能没有这样的内饰设计和用料。除了这款车,像WEY、吉利、领克、长城荣威等等车型的内饰质感都远超同级别合资车。

2、配置

为什么12万元左右我更推荐合资车?因为这个价位你只能买到POLO、飞度、致炫、威驰等等车型,无论是动力、配置、安全性、用料都难以令人满意。而同样的价位,你可以买到睿骋cc、秦PRO、名爵6、长安逸动等等车型。不仅动力更强,配置也更高,很多十多万的国产车的配置,甚至比30万左右的合资车配置还高。

汽车数据对比评测,汽车数据对比评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整体质量稳定性

国产车感觉挺好的,我小叔买的吉利博越两年半了,正常保养,一点毛病都没有,而且在陕西、甘肃、四川之间来回跑,动力也好,有一次冬天在甘肃的一段上山路,有点积雪,很多车跑不起来,我小叔开着把很多车丢后面了,我今年也提了一台星越,开着感觉挺好,动力足,内饰也高级,唯一感觉不好的就是市区油耗有点高,我开都到12个了,高速差不多7个左右的油还行,不过身边都说合资车好,买车还是自己喜欢

总共开过四辆,三非国产一国产。第一辆是捷达,第二辆是別克新君威,第三辆是高尔夫,第四辆是广汽传祺。如果再换车肯定还是国产。为什么?一是性价比,买车是为了开,开车要舒服,享受。传祺(裸车18.28万)比日系德系美系35万的车都高。二是质量,传祺开了快四年了,没出过毛病(出现的都是电脑方面的,而且主要是初期,升级就好了),捷达,君威以两年就些小毛病(但也不多)。三是舒适性,和三四十万的进口车比,多少有些差距,但可以忽略不计(本人不太在乎细节,对车不是很懂)。四是安全性,国产车和日德系比差别不大,安全性是相对的,超过160啥车都白费。

汽车数据对比评测,汽车数据对比评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以前是开合资车的,为啥开合资车?道理很简单,因为国产车当时的质量不好,驾驶感也不好。

现在因工作关系,也接触过部分国产车,说句实话,我感觉不出现在国产车和合资车在质量上有多大区别。有些人说,国产和合资差多少年,对不起,作为一个老司机,我感觉不出这个差别,当然除两种人,一是业内人,另一个就是神棍……

有些人信誓旦旦的说,什么国产车小毛病多,但实际我的第一部合资车丰田RAV4,也有一个小毛病就是挂倒档,费劲,而且漆水容易泛黄(我的是白车),车缝也不是很均匀,比今天的国产车差多了。我换了第二部车是15款的长安马自 达CX-5,悲催的是开了不到1万公里,点火线圈就出了问题。后来吸起教训,车子保养全部在4S店里,但这费用真不是一般高啊。

这是我自己的车,别人的车,听说的毛病比如大众的双离合奥迪的烧机油……

国产车中高端的没怎么接触过,开过朋友的领克,仅以驾驶感受而言和我的CX-5相比,也只是各有所长,没有我的灵活,但比我的舒适,但配置比我这个当年的顶配强了不止两条街。至于领克的耐用性,或者小毛病,这就不知道了,朋友买来也不到一年,这方面就没法说了。

我接触的国产低端车就比较多,我以前买了一部五菱荣光的小卡,8年20多万公里,除了正常的保养和易损件的更换,基本上没啥毛病,我想就算是丰田造车最多也就是这个水平。

不吹不黑,国产汽车现在处于稳步增长期,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科技运用上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和更多的惊喜!

大家好,题主好!首先需要明晰这一点,为什么国外的汽车技术要比国内的汽车发展成熟,无非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国外汽车起步早,第二就是国外汽车企业有能力投入大批量的研发资金。其实国产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在赶超合资品牌,但是唯独缺少的就是研发资金,很多人都说汽车主打的就是发动机,同样发动机技术其实靠的就是研发,为什么我们电动汽车世界上很响亮,因为我们在汽油车上技术虽然比合资落后,但是我们可以研发[_a***_]新能源所以能源车在世界电动汽车里还是比较厉害的。同样,有了大批的研发资金,我们就可以聘请到专业和技术能力较高的科研工程师,这样让技术和科技同时进步和运用,汽车自然就很先进了。

同样很多人都购买合资车,给合资企业带去了大量的利润,人家当然是越翻滚雪球越大。如果我们这样支持国产的话,相信国产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还是回归到汽车水平上来,毫不隐晦的承认目前我们的汽车技术水平确实比有些合资品牌弱,但是同比而言有些方面也要比合资强的多。尤其是同样的配置,价格上国产要比合资的实惠很多,这就说明我们进步了,因为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强,配置高的卖的就贵,现在国产品牌正在颠覆合资这一习惯!同样相信国产汽车在五年左右一定会有更大程度的飞跃,甚至有些合资品牌将会被国人所淘汰!我们很期待那一天!欢迎关注咕咚,一起探讨汽车发展的精彩!

2.0的欧蓝德和1.5的探界者怎么选?维修保养以及油耗差很多吗?

选2.0L马自达CX-5吧。

不能讲三菱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有多落后,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紧凑级SUV,采用CVT变速箱是不合时宜的。

同时,欧蓝德的内饰设计、用料、配置等真的都不能令人恭维。

探界者是中型SUV,1.5T发动机车型的动力非常一般,起步、爬坡比较吃力。

通用的6AT变速箱技术一般,与发动机的匹配也不够理想,当然更谈不上省油。

不过,都是普通品牌汽车,维修保养成本不会差距明显。

两款车欧蓝德略长了5厘米,自重上两款车也相差无几,发动机功率探界者多了3马力,所以从数据上看两款车无太大差别。变速箱探界者是6AT,欧蓝德***用的是CVT,CVT的平顺性好一些,理论上也会省油,但个人感觉CVT的变速箱起步反映会有些迟滞,来的没有那么痛快,如果不是快车手可以考虑CVT。保养上探界者由于***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后期的保养费用会比欧蓝德的要高。都各有利弊,所以这两款车先看看配置差不多的车型价格哪个便宜。还有就是外观和内饰了,一个人一个眼光,看你更喜欢哪个了。

两车对比探界者综合品质完胜

三菱汽车是一个被严重过誉的日系车品牌,通俗的描述就是吹的没边了。其合资生产旗舰款SUV欧蓝德真实价值非常之低,其中2.0L的两驱版绝对不应超过10万,因其两大总成不仅落后且质量不够稳定。

1:4J11型2.0L自然吸气发动机非常落后,喷油技术是低燃效的进气歧管多点电喷,低压喷油决定了燃油雾化效果与热效率都会很差,热效率低则最大扭矩小。这台机器的最大扭矩只有201N·m且需要在4200转才能最强发力,最大功率虽然有122kw但只能在高转速区间体验还凑合的性能。提升发动机输出马力的方式为大扭矩低转速或小扭矩高转速,自然吸气发动机只能以高转速提升马力则必然会有高油耗,否则只能以老年代步车的风格驾驶。

在技术足够落后的前提下,这台发动机还没有稳定的质量表现,有关于异响与怠速共振的反馈非常的多,几乎达到了通病的标准。至于关于功率不足的反馈,可参考上文分析,这种等级的发动机在Turbo时代肯定会体现出羸弱的动力,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实现同排量扭矩的接近倍数级提升,且能够在平均1500~4000转之间持续输出,中低转速区间的输出马力远超自然吸气;所以主流的合资与自主品牌均***用Turbo动力,只有一些技术升级能力的边缘车企还在坚守自吸。2:欧蓝德装备的CVT变速箱源自日产捷科特,也就是奇骏同款的低端变速箱。自然吸气发动机与传动效率很低的CVT匹配,这种组合在十年前还算不错,但是AT与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制造成本逐渐下探之后,低端的CVT早已不是理想选项。因为这种变速器是依靠带轮钢带的摩擦力传动,变扭增速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磨损;而捷科特的CVT8又降低了变速箱油的粘度,这种设计能实现节油但不见得能起到理想的润滑效果。

捷科特CVT变速箱新款不仅有不耐用和低温保护问题严重的通病,同时还有换挡顿挫明显以及异响的问题,质量表现很成问题。欧蓝德的2.0L版本两大总成非常之差,而在品控方面也没有高水准;车身生锈源自日系车钢材的普遍偏差,电子附件频频故障,车内异响源也是多到令人头疼。这台车如果是某一自主品牌打造,相信其价格定在10万以下都不会有销量,其技术水平充其量算三线标准。

欧蓝德2.4L版本缺点解析

该发动机型号为4J12,扩缸的大排量机头最大功率增长指141kw,然而最大扭矩还是只有235N·m(4200转达到峰值)。这种动力水平要比主流的1.5T小排量发动机差的多,因为大马力输出范围仍在高转速高油耗区间,正常代步的健康转速范围动力体验挺糟糕。然而这台2.4L发动机的油耗却是实实在在的大排量标准,在城市道路驾驶配合高传动损耗的CVT,平均油耗轻松达到12L/100km左右。

大排量版本的变速箱仍旧是捷科特的CVT,问题并不比2.0版本少;不过2.4L版本配备了适时四驱系统,有四驱则难免会去尝试一些烂路脱困;那么在烂路上频繁的大扭矩输出则会加速变速箱的磨损报废,当然这也可能正是企业的期望。四驱车应该配备的变速箱应该是首选AT,备选湿式双离合,依靠液力变矩器或湿式离合器与行星齿轮组组合的变速器才能合理控制传动磨损。

总结:欧蓝德、奇骏、荣放,这三台准中端日系SUV的实际品质都在低端标准,日系车的成功在于强大的营销能力,真实品质往往在体验与对比汽车车辆之后现出原形。如果对这些车感兴趣,综合对比T&AT的同级竞品,可以说没有一台会比这些车差且不论是什么车系。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中国工业德国工业差距有多大?

工业也可以说是制造业,我国工业的特点是“大而全,但不精”,德国工业的特点是“比较精,但不那么全”。由《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基于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制造强国分别是排名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我国,韩国英国法国印度,巴西”。评测的主要依据是“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这四项。

德国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这三项的指数要高于我国。而我国的“规模发展”这一项指数要高于德国。比如说,2018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2.89万美元/人,而德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0.4万美元/人。另外,在集成电路,高端机床,传感器芯片,高端工业软件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而德国就是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在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德国占了27家,分别是与汽车制造有关的大众,戴姆勒宝马;与机械制造相关的西门子,博世,莱茵,***埃孚,意昂,蒂森克虏伯,汉莎。其他就是与零售,保险,电信,医药相关的企业了。可以说,与德国工业相关的上榜公司都是知名企业,也间接反应出了德国制造业的强大。

我国与制造业相关的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的,且知名度也不如德国的企业。所以说,论制造业技术含量,我国与德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德国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高端机床,化工等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著名的,大众,宝马,戴姆勒汽车制造企业。德国10大机床公司:吉特迈,通快,舒勒,埃马格,斯来福临,因代克斯,恒伦,巨浪,格劳勃,海默,其中德玛吉算是日德合资的。

而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技术比较好的也就那几家,与德国汽车制造企业有不小的差距。再说到机床上,世界10大机床企业,德国占据了8席,我国没有一家。而机床又是与工业的母机,本国机床不行的话,那也只能进口国外的了。

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完整的国家,现有的工业体系已经包含了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这是德国所不能及的。毕竟德国体量在那里放着,能够在工业上有所建树已经不错了。就像这次疫情所需要口罩,呼吸机等产品,我国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欧美等国就不行的了,这就是去工业化的弊端。

虽说,德国工业比较精细,但是在军工领域,发展就不那么好了。像四代机,万吨级驱逐舰,***等等,德国就不如我国了。其实,德国工业的优势基本是现在民用领域,也不能说只是德国,基本上欧洲国家的军事工业并不怎么强大。而我国的工业优势差不多体现在军工领域。

我国工业需要在精加工领域,可靠性,质量上着重提高。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工业设备如:高端机床,化工,材料,轴承,工业软件等等。也就是说,我国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毕竟体量极为庞大,一旦我国工业达到德国的水平,那绝对是非常强大的。而德国的工业基本上也就这样子了,发展潜力不足。

而我国和德国都在向工业4.0进军,工业4.0即智能化制造,这就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持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raigalanmiller.com/post/17676.html

huangp1489 2024-04-11 17:23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