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宝骏RM-5的安全性怎么样?它所搭载的“智能安全”到底是什么?
- 聊聊当下汽车主动安全(AEB)?
品控第二,安全第一,无论何时,车辆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对于一辆车的安全性,主体的评判标准便在于其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跟车辆打造所基于的平台先进程度息息相关,而题主所说的新宝骏RM-5便是基于新宝骏首个"R"智能驾控电子构架模块化平台打造。全新的"R"平台所拥有的车身安全标准可以说是极为严格,并且还赋予了新宝骏RM-5非常先进的主动安全配备。
被动安全方面
首先新宝骏RM-5严格按照超过国内C-NCAP五星安全车身标准进行打造,车身底盘使用了了超过70%比例的高强度钢材料,并在AB柱、车门板、底盘大梁纵梁等关键部位采用了屈服强度达1500Mpa的热成型工艺钢或超高强度钢,用料相当扎实。再加之承载式车身***用了笼式网状框架结构,进一步通过结构优化、力学原理对车身安全进行了强化,使得新宝骏RM-5可谓是拥有一派固若金汤的坚实座舱。其次,新宝骏RM-5还将配备奥托立夫的安全气囊、百利得的安全带、博世的气囊控制器等一系列全球顶尖供应商提供的被动安全配备,由此可见新宝骏RM-5在被动安全性上下足了功夫。
主动安全方面
当然,被动安全只是在事故发生后对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防护,这一点必不可少,但没有主动安全的加持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如今事故发生的主要导致因素便是驾驶员的操作失误或一时疏忽。而新宝骏RM-5在主动安全方面被"R"平台赋予了一套先进且复杂的"智能安全"系统。具体点而言,其一,新宝骏RM-5拥有满足L2级智能驾驶标准的驾驶辅助系统,它所集成的IHBA自适应制动***系统、FCW防碰撞预警系统、AEB城市预碰撞自动刹车、CMS碰撞缓解系统、LKA车道保持***系统、SDW安全距离报警系统等等,可以对即将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或者最大限度的主动干预规避事故发生。其二,新宝骏RM-5还搭载了博世提供的最新9.3版本ESP系统,相较于9.1版本增加至了17项智能驾控技术于一体,且精度也相较于9.1版本提高了足足33倍。二者合一使得新宝骏RM-5在主动安全方面达到了细腻精准的实时车身稳定控制,并能够实时敏锐感知外界环境以做出最迅速的事故规避反应。
总之,从新宝骏RM-5严苛的被动安全打造与先进的"智能安全"化主动安全配备可以看出,新宝骏RM-5的安全性在现阶段国内市场足以堪称超越了一流,其所能够提供给驾乘人员出行安全防护已细致到了全方位的程度,从而使得用户的出行体验更加舒心和惬意。
聊聊当下汽车主动安全(AEB)?
统计显示,有80%到90%的交通事故,由于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引起,有很多老司机更容易放松安全意识,比如疲劳驾驶,或者在高速路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可以在车轮即达到抱死界点时,借助ABS系统高频释放,相当于不停地刹车,可以避免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提高刹车效率。
「AEB系统」同时具备普及价值&普及障碍
- AEB_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释义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俗称“主动刹车”。
该系统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为在汽车侦测到障碍物时,如果驾驶员的操控反应不够及时则会有AEB系统自动制动。该功能对于「驾驶意识」比较差的汽车用户而言,是比任何配置都有价值的安全功能;欧洲数据显示结果为装备AEB系统的汽车,其交通事故率可以降低27%。所以各大洲的NCAP以及其他同类型机构,都将AEB作为车辆安全性能的测试项目之一。
AEB系统的硬件基础结构非常简单,首先要基于「ESP车身稳定控制程序」打造,主动刹车、制动力分配、车轮防抱死、刹车优先等技术均为ESP的衍生功能,依靠的是“ABS/EBD/TCS/VDC”的程序实现。这就决定了基础架构的稳定性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侦测设备就要差太多了。
传感器涵盖: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雷达、***集摄像头等。普通毫米波雷达很容易误判,即使***用智能程序用雷达波描绘出物体形状也会存在误判;比如在测距范围内出现一只「低空飞翔的塑料袋」,系统如何分辨这是小动物、硬物还是软软的塑料袋吗?电脑它没有这个能力,所以AEB系统异常的刹车是比较多见的。而激光测距雷达虽然会更精准,但是测试距离太短了。
「信息***集摄像头」更是问题多多,因为对焦点不会太多。且短焦摄像头仍然会严格限制了测试距离,长焦摄像头会一定程度虚化短距离物体导致无法有效识别。更甚至有些摄像头无法***集信号灯信息,即使有“道路标志识别系统”也存在极高的误判;同时摄像头与雷达对于静态物体很难甄别,这会带来哪些问题呢?参考第二节。
综上所述,AEB系统的雷达存在很高的误判率,原因主要是侦测距离与精度达不到高标准。这还只是在正常天气中的评价,如果在雨雪雾霾等天气中,测距雷达则会基本失去功效、摄像头被污物遮挡也会完全失效。且控制程序对高速行驶中前方出现的静态物体可能会“懵逼”,程序激活速度稍微慢一些就会产生碰撞,制动距离是很难控制的。所以AEB系统只能在30km时速(测试标准)左右产生有效制动力,但是用户往往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