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厂是怎么测试汽车性能的?
- 如何评价新车评、萝卜报告、汽车之家、38号车评中心、Y车评、胖哥评测这几个汽车评测节目?
- 汽车测评人的评论可信吗?你听到的最扯的测评是什么?
为了保证汽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天气与路况,汽车厂商会去世界各地进行测试。而最近,福特汽车在德国科隆专门建了一个环境测试中心。这个足球场大小的「天气工厂」里,集中了全世界的所有天气,轮番对汽车进行「考验」。
在这里,工程师们一天时间内,就能模拟出任何天气。比如,风雨交加时,车窗多久会起雾啊,雨刷到底好不好使呢?这个时候,「天气工厂」就大显身手了。借助专门的风洞,它最高能模拟出250km/h的风速,还能将湿度从10%提高到95%,以测试倾盆大雨中,汽车的能见度。
「天气工厂」还可以模拟极端温度。最高可达55℃,甜筒一分钟就化了,而-40℃的严寒中,一杯热水泼出的瞬间就成了雪花。在这些场景下,工程师能够很好地检测极端温度对汽车性能的影响。除了调节温度,它还能模拟不同海拔的气压。在海拔5200米的「高原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放在车头的薯片由于压力太大,都直接炸开了。
「天气工厂」的核心装备,就是这个1.4兆瓦的涡轮机。它通过调节空气气流的运动,随时制造任何天气。据了解,这家「天气工厂」总投资为7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24亿元。而模拟出上述天气条件,共需要11兆瓦的电力供应,相当于给一个2400人的小镇供电。不过福特表示 ,该工厂使用的都是可再生能源。花这么大手笔进行汽车性能测试,看来,福特汽车的大佬地位,是有原因的啊。
科技公元,带你了解最创新的技术,最创意的产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科技公元!
如何评价新车评、萝卜报告、汽车之家、38号车评中心、Y车评、胖哥评测这几个汽车评测节目?
以前看好几个车评人,后来发现有几个充值过于明显了。接触38号晚一些,但是我很快把他所有的往期节目都看了。现在基本只看38了,除非有些车型38还没有评论,就看看别人的评论。
汽车测评人的评论可信吗?你听到的最扯的测评是什么?
车评人的测评你就当个相声听就行了,如果他们能掌控车的质量厂家就请他们造车去了,厂家几十年的生产经验不是他一两句话几个扳手就能测出来的,车好不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好的车会被市场淘汰,我听过最扯的测评,铁油箱会生锈,车顶不是完全平的,这都跟说这玩一样,大货车的***油箱你见过哪个生锈,油把铁浸泡以后铁就不会生锈了,反正买车不看他们bb,根据市场的保有量来选,周边朋友的亲自体验更真实。
因为老百姓大多第一次买车或对车的研究不高,你连基础知识都不如车评人,所以容易被误导,这就是你连肉还没吃饱,确有人告诉你肉不健康少吃,,一个阶段过程,什么时候收入上来,见识上来,理性消费了,物品回归本质,吃的起海鲜,经常吃,品出好坏,就不会有盒马鲜生这样的纯商业模式,出国旅游就像去了一次乡下,那我们的见识就多了
我要投诉yyp,传祺gs4这款车做测评的时候还给予了不错的评价,我相信了买回来以后,双离合变速箱哗啦哗啦折磨了我三年,没良心,还说自己不充值,广汽给了你多少钱???
自媒体人搞的车评鱼龙混杂。很多都是收钱办事的测评基本就是当笑话看。毕竟象单方晓这样干了一辈子汽修自己开汽修厂的专业人士还是极少数。并且老单这样的专家他也基本没有敢把一辆车一言以断之。
毕竟汽车是一种复杂的工业产品。老单的风格基本上对底盘***的点评都是基于肉眼可见的事实来讲评。在交通台做节目的时候更是以汽修专家的角度来分析故障原因。所以他的点评通常是比较客观可信的。而其它玩自媒体的测评更像是推销广告,这种测评只需要当***节目来看就好。
象38和李老鼠这样的测评,他注重的也只是实际驾驶操控这部分的东西,基本不涉及硬件技术性问题。大冰块的大飙车姑且不论其点评是否公证,就相对比较公平的罗列数据的做法是可以拿来作参考的。只不过单纯看数据其实并不能说明问题。很简单的举例,他节目中测量防撞梁部分只能代表低速碰撞。而高速碰撞,40%和25%偏置碰撞这就涉及到结构安全性和滑动体设计问题,在它的节目中是无法通过简单测量厚度或靠肉眼能够分辨出来优劣的。并且,节目中对发动机变速箱等问题也仅能通过主管试驾进行点评,不涉及技术水平,耐久性和可靠性问题。
所以各家媒体的测评还是看看就好,看他们评车拆车也是开阔一下眼界,不要太较真。我个人建议是,普通人想要了解一款车不如多去车质网,汽[_a***_]网之类的投诉网站看看。先去了解一下到底哪些故障问题经常被投诉,自己遇到了是否能接受。驾驶感觉还是以自己亲自深度试驾的感觉为准。毕竟每个人的手感体感都不同,数据再现实,人家说得再好,自己上手的感觉可能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