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最近有没有看到什么特别喜欢的小句子?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天宝三载,为何显得有些特殊?
你们最近有没有看到什么特别喜欢的小句子?
1.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2.狭路相逢勇者胜,温柔只给意中人。
3.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
4.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5.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6.诗人喜欢远方和流浪,我偏爱你与人间烟火。
7.你未来的样子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8.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9.漫天星光沿途散播,长路尽处有灯火。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它出自现代作家余华作品的《第七天》。这句话是第七天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也是全书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这句话相照应的还有第四天的的两句。是鼠妹和“我”的对话:我问她:“这是什么地方?”
她说:“这里叫死无葬身之地。”
自己感觉这句话特别有特色,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心里就会产生一股淡淡的伤感,这句话在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我最喜欢这句话,你们喜欢那句话呢?欢迎留言。
一场相遇,一生铭记!一次真爱,一生难忘!
愿时光清浅,许你安然无恙!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定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后来才慢慢的明白,无法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其实是人生的常态!
往后余生,惜我者我惜之,弃我者我弃之!
1、你总说那年桃花的惊艳,在我眼里也不及你的一眼万年。
2、这人间烟火,风花雪月太好看,爱恨情仇都浪漫。
3、我原本叼着烟在小巷堵人,直到遇见你,我开始留意橱窗里的白裙子。
4、我在贩卖日落,你像神明一样慷慨地将光撒向我,从此人间被点亮。
1、平淡日子泛着光 。
2、把日落送到你手里 。
3、零碎的岛会找到海。
4、一切尽意,百事从欢 。
5、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
6、不要绝望,再此告辞。
7、船在海上,马在山中 。
8、霞光四溢,满城铺锦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天宝三载,为何显得有些特殊?
天宝三载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与一个历史名词紧密相关——“天宝危机”,而天宝危机又与《长安十二时辰》中一个没有露脸,只在各个角色口中出现的人物紧密相关——圣人,即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初登基时方27岁,刚刚通过“唐隆***”扫除韦后集团,稳定了李唐***的年轻天子意气风发,锐意进取,通过选拔贤才,任用贤臣,改革制度,整顿吏治,减轻人民负担等一系列手段,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使得***帝国国力空前强盛,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了1076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最高达到了8000多万人。经济上,官仓储备的存粮高达一亿石,一年征收布匹一亿一千万丈,与世界各国大量通商,一片繁荣景象。是谓“***盛世”。
从古人的诗词中可见当时的安定繁荣。
在这一片高度繁荣之中,不安的隐患也在滋生发酵。
承平日久,沉浸在眼前的繁华之中的唐玄宗李隆基渐渐失去了当初的清明与进取,开始怠于政事,沉溺享乐,奢靡挥霍,并任用阴险狡诈的李林甫等奸臣把持朝政,打击异己。天宝三载,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那一年,李林甫对太子李亨势力的打击导致秘书监贺知章离京归隐,这是长安政局变化的明显征兆,意味着李林甫势力进一步膨胀,从此权势滔天。
同年,李隆基任命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至此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此外,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下属官员越来越多,日渐增加的官员俸禄和边防经费对唐朝中央***财政造成了极大压力,也由于节度使形同地方国王,中央***无力控制,尾大不掉。
而由于府兵制的瓦解和募兵制的实行,导致唐朝中央***掌握的武装力量战斗力低下,无法和节度使的兵马抗衡。
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帝国由盛转衰,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唐玄宗认为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
***二十九年,唐玄宗的同辈兄弟死两人,为了避晦气,改元天宝。地方官吏给玄宗上了一个祥瑞,是促成改元天宝的直接原因。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留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后离开了长安城。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与此同时,东都洛阳城里,刚过而立之年天宝三载(744年),那正是极富艺术气氛的文学盛唐的骤兴。剧中两个配角何执正与程参,对应的正是盛唐两位著名诗人贺知章与岑参。的杜甫还在困顿中养望。
这一年夏天,李白出长安后顺着黄河东游,入秋时分进入梁、宋一带(今河南开封市、商丘市),在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遇见了杜甫。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相遇就这样波澜不惊的发生了。
在今天,无数后人依然在畅想,公元744年的这个秋天,在陈留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是多么的光芒万丈。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写道:
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像,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麽,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桉,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噼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那天空的异瑞一样的神奇,一样的有重大的意义吗?所以***如我们有法子追究,我们定要把两人行踪的线索,如何拐弯抹角,时合时离,如何越走越近,终于两条路线会合交叉了——统统都记录下来。
人们没法不去一遍又一遍的幻想这一场相遇的种种场景。自古以来,在同一领域的巅峰人物难以相见,他们总是在各自的时代孤独的闪耀着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