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国内汽车市场有外国汽车品牌吗?占比多少?
- 国产汽车再过多少年可以赶超合资车,像中国家电一样占主导地位?
有的。不过占比一般嘛
主要是关税原因和停车难的原因。
停车难占了主因,因为日本把车位和汽车购买挂钩。
一般人家乐意购买不需要车位证明的K-CAR居多。
名***柯南里面反映的就是很现实,青山刚昌画的就是东京嘛。
最没存在感的就是韩系车,几乎找不到。
美系车也有,只不过是福特和雪佛兰运动车型。
还有大排量SUV
德系车也是BBA居多,大众也掺和了点。
比如甲壳虫卖的就挺不错的。
日本的汽车以本国为主,而且多以小型、微型居多,就是我们常说的A级车。日本人没有买豪华车的习惯,毕竟发达国家汽车不是人的门面,就像德国的大学里,我见过一位教授开的是小福特(福克斯),而清洁工开的是新款的奔驰E,就这个道理。但在销量不是很高的豪华品牌区域里,进口品牌则居领导地位,奔驰排第一,本土雷克萨斯排在奔驰后面,宝马排第三,因菲尼迪、爱快排在后面。日本的政客跟富商还是很爱国的,他们买的基本都是日系豪车,***老大则酷爱奔驰,一些年轻富二三四代们喜欢奔驰、宝马。总之,日本街头主要以本土车为主。
日本国内汽车市场,还是有外国汽车品牌的,欧美的一些老牌汽车,在日本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日本人对没得赛斯奔驰的向往,依然是不可小觑。
上图是2017年,日本进口车比例的推移,在日本国内市场,汽车巨头依然是丰田,占比超过30%。超过进口车整体占比,2017年日本进口车占比达到9.7%,而这个比例依然还在增加中。
根据相关的调查,德国车在日本进口车市场上的占比不容小觑。从上图可以得知,截止到2016年底,排名为:奔驰、BMW、VW、奥迪、福特、GM。
从这个数据上,也能够看出,为什么特朗普上台以后,要加大日本汽车关税了。因为日本车在美国市场十分畅销,相反美国车在日本市场逐年下降,甚至有退出趋势,如此巨大的汽车贸易逆差,是不会被美国***允许的。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另一份资料,是日本进口车具体的占比情况。
(上图是2017年调查,包含日本品牌的进口汽车)
可以看出,奔驰和BMW占据了进口车市场的将近40%,是日本进口汽车的主要力量。VW和奥迪紧随其后。
国产汽车再过多少年可以赶超合资车,像中国家电一样占主导地位?
这个怎么说呢?(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首先 自主与合资进口差的并不是技术!国外的汽车发展史动辄上百年,福特,马自达,奔驰!中国从开始造车才几年?
第二点,外国有改装文化,日本的JDM,美系的大马力肌***化,欧洲又进行工业革命比较早,很多国家都是豪华超跑之乡!最简单且成功的例子,奔驰的御用改装厂 巴博斯 美国的谢尔比。中国对于改装这件事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且目前存活量大的只有越野文化,法律有一定的制约束缚!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安全问题!这是好事
第三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举个例子,科迈罗(大黄蜂)在中国只装配了2.0T的小心脏,可见国家对于汽车排放问题的重视!当然这是好事!毕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四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内燃机时代我们错过了,弯道超车,不得不说我们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还是蛮大的,各种补贴等等,还给特斯拉各种优惠,虽然新能源汽目前尚有缺陷,但随着技术的和政策成熟,新能源会越来越普及。
最后,希望在车企努力的同时,也希望我们国人多多支持国产汽车品牌,要知道日系车企快要死的时候,是日本国民,把他们就活的!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过去国产车的确做工粗糙,但这两年的确国产车质量提高很快,不信你去看看,尤其是新上市的新车,如果不看车标,你绝对不敢相信这是国产车。我这不是瞎说,身临其境,不但座在车上看过,还试乘试驾了一次。
同性能的国产车比合资车要便宜一半以上!我觉得现在买合资车白白的花了冤枉钱。我不是卖车的,也不是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还不是买不起合资车,所以千万别说我有什么目的,很单纯的有感而发。
要达到国产车像国产家电那样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应该说为期不远。
估计没机会了,再过50年路面上都没有私家车了,都是不间断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每个人要坐车,只需要手机或者其他什么上点击就可以,离他最近的无人驾驶汽车[_a***_]过来,把你送到目的地,而这些车应该都是国家或者出租公司的车!
国产汽车再过多少年可以赶超合资车?我对这个时间点并不乐观。十年二十年八成实现不了。
汽车很复杂,就像有句话形容的,汽车制造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集大成者。汽车也很简单,简单到我们的吉利老板说,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套沙发么,别不服气,人家敢这么说,人家也做得确实不错。
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车,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汽车从业者,稍微差一点的,都会被中国市场所抛弃。所以,我们的国产汽车想赶超合资车,就意味着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top20甚至top10的车企。不难么?挺难的。你看这些合资车他们在中国有几个敢说占了主导地位?
汽车往大了说,就是分成结构和性能两大块。要写国产车全面超越合资车,那真的不现实,能在某一方面实现赶超就已经很不错,能站住脚了。
在结构上,我们的造型现在挺不错,可以说不叔合资车,即便说我们已经稍稍领先了,我也认可。今日不同往昔了,审美这块,我们赶上来了。底盘?在正向开发中,我们与人家还有距离,虽然我们造出来的东西跟人家的很像,但是从根上说,我们的底盘硬点布置以及优化分析甚至人员素质等等,我们还是有差距。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时间积累,比造型超越要难,难很多。
性能上,性能这东西看不到,没有足够的驾驶经验或者驾驶能力也不能综合的判断性能上的差异。性能分很多种,动力性、经济性、NVH、R&H、制动、人机工程。。。我们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不容易被普通消费者察觉,但是容易被营销略过,尤其是缺少多种车辆驾驶经验的人,直到你开烦了一辆车,换上其他品牌的试一试,也许会恍然大悟也说不定。在这方面我们的路途更加遥远,因为结构也是为性能服务的,结构都做不好,性能咋个好法?我们有多少优秀的自主的分析软件、测试设备?
不幸中的万幸是,我们现在倡导新能源车,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区别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在性能上,相当于给我们抹去了一些差距,让我们有追赶的希望。可是看看特斯拉的销量,不由一盆冷水又泼下来。
想要赶超欧美日韩车企,要努力的不仅仅是车企。车企的研发,大大依赖供应商的支持。我们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国内供应商?更不要说世界级的供应商了吧。我们的自主供应商研发能力,让我也看不到希望。主机厂和供应商就像两个穷兄弟,都恨不得对方富起来把自己带上,自己却怕累着。况且说有多少有能力的大学生毕业会放弃主机厂而选择供应商厂家就职,供应商内部又有多少称得上专家权威的技术有能力者?这种状态能干掉博世?醒醒吧。
目前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但是依然没有改变炫富或者代表身份的功能。啥时候我们老百姓,不把汽车当一回事,就像个破自行车一样,新点旧点无所谓,好点差点都接受,可能我们的国产车能多争取到一点低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