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汪精卫都干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历史上汪精卫都干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主义者
汪精卫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幼年时读私塾,13岁母亲去世,次年父亲去世,后随其长兄旅居粤北乐昌。1904年期间,汪精卫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并倾向于以反满为核心的民族观念和民权思想。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由于思想先进,革命信念坚定,深得孙中山先生赏识,被任命为同盟会评议部的部长。
二、辛亥革命后——左右摇摆
1910年初,汪精卫与黄树中、罗世勋等人谋划刺杀清摄政王,事败后被捕。清朝统治者利用攻心之术使汪精卫意志消磨,豪气扫尽。武昌起义暴发后,清王朝迫于形势,释放了汪精卫。此后,汪精卫曾一度为袁世凯所利用,袁世凯窃国后汪精卫携妻子离开了中国。1920年被孙中山召回,于1924年参加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逝世之时,曾为孙中山草拟遗嘱。
三、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叛徒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以孙中山的继承人自居,不择手段地揽权夺位,成为***的重要领袖。由于他能言善辩,善于伪装,平时极力表示左倾,一时被奉为***“左派”领袖。后来,在叛变的路上越走越远,完全偏离了年轻时的革命初衷。
1.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党人
汪精卫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革命,曾因为谋杀清廷摄政王载沣而被判处终身监禁,武昌起义后,清廷被迫释放政治犯,汪精卫也在获释的名单上。
2.曾是一个坚定的抗日分子
九一八事变后,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同,汪精卫是主张抵抗的主战派,甚至当时有不少爱国学生把汪精卫当成爱国领袖。
1931年12月5日,全国爱国学生到南京***时,请当时正下野的汪精卫还政,他们还打出了很多标语,如:“欢迎护党救国的汪先生”“欢迎主张实现民主政治的汪先生”“欢迎反对不抵抗主义的汪先生”“欢迎主张即日收复东北失地的汪先生”等。
12月6日,汪精卫在回复学生代表时说,应付目前的局势,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3.汪精卫和陈璧君
为了追汪精卫,陈璧君从马来西亚一直追到了日本,再追到了北京,一直追到清廷刑部大牢里。
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美男子。
他经常在同盟会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如《民族的国民》等,已是同盟会成员的陈璧君就很敬佩作者的学识,萌生了想见一见作者的念头。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盟分会会长吴世荣。
汪精卫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大汉奸,可大家对他的卖国事迹知道多少呢?这就是中国的教育,只告诉你他是坏人,不说他做过的坏事。现在我也不说他做过坏事,只说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事。
其实汪精卫应该叫汪兆铭,1905年11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正式创刊,汪兆铭就一直是《民报》的主要编辑,汪兆铭以“精卫”的笔名一直在《民报》上发表文章,“精卫”的笔名源自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含有对革命契而不舍之意。由于他的文章逻辑严密,笔锋锐利,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也就称呼他为汪精卫了。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
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狱中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名噪一时,俨然成为侠肝义胆的英雄,被无数仁人志士当做楷模和偶像。
汪精卫因为行刺***被清廷判处***,后改为***,武昌起义后被释放。1924年,汪精卫出任***中央宣传部长。
1939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进行抗战的时候,汪精卫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沦为汉奸。1944年,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很多人对此非常不解,从慷慨悲歌的义士,到遗臭万年的汉奸,汪精卫的转变也太大了。
一、性格浮躁、做事缺乏恒心
汪精卫有理想、有抱负,但没有恒心,浮躁懦弱。这种性格在早年刺杀摄政王的时候就暴露无遗。在刺杀摄政王之前,汪精卫曾经撰写过一篇《釜薪论》,把革命比喻为烧饭,需釜和薪。釜者,不惧水火煎熬,能坚持;而薪者却只求轰轰烈烈、献出生命。
汪精卫就把自己比做薪,在证明自己很悲壮的同时,也暴露自己没有恒心的弱点。
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谢敬!史上最美的七绝唐诗是哪一首?到底美在哪?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
崔护!!
这首七绝唐诗是最美的,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它美就美在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以物喻人,把他的艳遇比作是春风亦然陶醉,艳羡他遇到了一个美人,女孩美的不可方物,犹如桃花粉面,真可算是能与桃花相媲美!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女孩恰似粉面桃花般的美丽容颜,让崔护为之动容,久久不能遗忘,
只因匆匆一别,再回望,已不知美人去向,无缘相见!感叹之余!仿佛依稀可见面似桃花的美人依旧在眼前!就像桃花般的盛开在春天里,又仿佛十里之内都有桃花粉红色的回忆!依旧香气袭人,崔护不仅睹物思人!
诗是最美的语言。其以简练、形象的话语,勾勒出一幅幅或恢弘或幽静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中国古代诗词数量之庞大如同头顶的繁星,数不胜数。而据《全唐辞》记载,唐诗存世作品就高达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其中诗意之美,更是各有千秋。要想评出一首最美的七绝,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首诗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十八就是诗人张籍,因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那落在长安天街上的小雨润滑如酥。透过细细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的清新之美。这样的景色才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的晚春时衰落的满城烟柳。
诗人没有彩笔,只用简朴的文字 ,细腻刻画巧妙构思,就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这首《绝句》是诗人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两只黄鹂轻快地鸣叫在翠绿的柳树之间,
一行白鹭直直的冲向天空的蔚蓝。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上那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行船。
唐诗,在华夏民族中,源远流长,美的诗有很多很多,每个人的赏析方式不同,每个人对诗的美感各异,我个人觉得最美的唐诗当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我个人为什么觉得这首诗是最美的唐诗呢,因为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被誉为千古丽句。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以精炼的语言,唱出戍边将士坚守固城,寸土不让,威严不可侵的英雄气概。全诗气势磅礴,句句吭锵有力,鼓舞人心,增人斗志。
全诗情感一气呵成,浑然有力,军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精神,象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吟之无不拍手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极力推崇这首诗,称它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精典名句,历经千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