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到我国的汽车领域吗?
- 小米10ai相机什么意思?
- 小米汽车什么时候上市?
个人理解是完全可以的,
虽然存在诸位提到的各种差异性,
但是回归本质都是对产品、服务、体系的营销,都是可以用市场营销中最基本的4P来解决和提升4C.
只是选择的侧重点差异性存在而已。
你觉得可以***到房地产行业吗?不太可能!汽车也不可能。小米在互联网行业的成功有很大部分是互联网时代发展过程的原因,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小米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顺势而为,吃了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再看汽车,房地产,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小米靠的是互联网思维,性价比占领市场。汽车可以参考互联网思维,性价比。但是我觉得没办法***。观点如下,认可点个赞。不认可说出你的观点,谢谢。
小米的产品太多,就拿小米手机为例吧。我的观点如下:
1. 行业不一样
小米属于消费电子产品,属于通信行业。汽车属于汽车行业。行业属性不同。不能直接照搬照抄通信行业的惯例应用于汽车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玩法。需要在战略战术上做调整。
2. 产品不一样
小米做手机,生命周期按月算。汽车的生命周期按年算。汽车是复杂的工业产品,也是一个系统产品。小米靠快速的迭代产品,抢占市场。但是汽车不能有这么快的速度。一个手机有问题,大不了不打电话不上网。但是一台车出问题,那是关系到人命。
3. 技术不一样
小米用的CPU是美国的,软件系统是美国的,并且免费。自己的东西就是一些工业硬件设计和嵌入式软件。没有太多技术瓶颈。但是汽车不一样,它需要经验积累,尤其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可以买,但是底盘没办法直接买。技术瓶颈还是蛮大的。
我觉得手机和汽车本身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他们的产品性质本就不同,所以作为车企没有必要照搬小米的模式,另外做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不能原样学习别人,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世界没有第二个雷军,所以也不会有第二个小米
不可能。
小米基本的思想是,规模降低成本,再低价售出。比如1万台手机成本1000/台。我如果能一次生产10万台,成本能控制在900/台。我能生产100万台,成本能控制在800/台。以此内推。
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再以别人不可能的低价售出。比如别人成本1000的手机,我卖900,你怎么和我竞争。
但这种方式绝不可能用在汽车。因为:
手机相对来说属于高复购率产品(和汽车比),一个人手机通常3年都会换一次,一般小米的主流千元机,很多人都一年换一次。但汽车就算便宜的,一般也要10W起步,不会有家庭几年换一次的,没有复购率,纯粹的低价玩不起来。
小米以手机进入,然后涉及的都是智能家居类。当你买了一样,觉得性价比不错,质量可以接受,很可能会买其他的,比如小米的笔记本、电视、台灯、路由等。但你不会因为这个去买小米的汽车。
因为很多人拿出1000买一台手机很容易,但要拿出10万买一辆车很难。
小米10ai相机什么意思?
小米10ai相机拍照可以实现AI识物,根据不同的场景自动识别人像、夜景等13种拍照环境,在拍摄类似食物、人、动物、文字等内容时,ISP+NPU的组合可以实现本地智慧识物的功能,并且自动调节拍照参数,AI精准识别人像范围虚化背景,在任何场景都能拍出优质图像。
首先雷军没有回应过要做汽车的***,再者说格力的手机和汽车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隔行如隔山,涉足汽车领域仅靠小米现在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技术问题解决了,找到了合作商,价格定位囊?不可能像谣传的三万五万。如果可能,格力汽车也就不会十多万了。再就是品牌影响力,花十多万当小白鼠,没人会干。所以,无论从技术,价格,口碑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没有丝毫的走势。这些我们都能看出来的东西,小米公司他们会看不出来?所以,短期内小米汽车是不会上市的。就算要进军汽车领域,也会提前大肆宣传,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辟谣。
从短期来看,小米不会真正意义上进去整车装配制造业。一是因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调整期,资本的不确定性增强,轻易入局很可能中途拖垮小米生态。二是互联网造车可行性过低,和互联网行业不同,汽车制造是重资产行业,需要的不仅是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还有较长的回报周期和严格的技术储备需求。对小米来说,既不合算也不专业。所谓的“小米汽车”更大可能是小米为成熟的汽车品牌提供软件系统和智能硬件模块,在物联网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提升传统汽车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