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边等车无意中发现行驶的车辆,百分之90都是合资品牌,国人怎么都不开国产车?
- 有人说NISSAN车早先一直叫做“尼桑”,为什么现在变成日产了?
路边等车无意中发现行驶的车辆,百分之90都是合资品牌,国人怎么都不开国产车?
第一合资车也是国产的了,第二现在的国产品牌跟合资品牌也平分秋色了。第三合资车感觉多是因为保有量大,而国产车这几年的成绩有目共睹。反过来很多合资品牌己是昨日黄花。
车这个东西说来既简单又复杂!价格上讲便宜的三五几万块钱,贵的三五几十万,再贵点的三五几百万,再贵点的三五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车都有……这难道仅仅只是价格上的差异吗?面子上的选择吗?回答肯定不是!贵有贵的道理,买贵的人也不是傻子,生产车子是一个技术活儿,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有些技术不是每个厂家都能做到的,要不然为啥有的车不是在修理厂就是在去修理厂的路上呢?更重要的是车子的操控性能,安全指数……等等等等!总之要多信老师傅们的意见,多听出租车司机,修理厂师傅们的建议,再去多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本人选择的是合资车,但不代表不爱国!
“路边等车无意中发现行驶的车辆,百分之90都是合资品牌,国人怎么都不开国产车?”
你所说;国人百分之九十开的都是合资车,据每年的销售数据来看也不至于。据我住在我们市中心,而且还是住路边,我们小区每天停放的车辆来看也不可是你所说的数据。从我买的第一辆车到现在有16年了,也就是说这台国产车为我们家服务了16年,行驶了四十万公里了。第二辆国产车是在2014年买的,行驶了十一万公里,第三辆是2018年购买的,是东风风神AX7,行驶了4万多公里。从使用国产车这十几年来看,除第一辆车小问题多些外,大问题没有,从来没有影响我上下班。第二三辆车都不错了,小问题多的现象没有出现,现在国产车的制造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再不是十年前的水平了。我购买使用国产车并不是经济情况,也不是有爱国情怀,主要是视自己的用途,够用就好,汽车就是交通工具,本来就是消耗品。中国汽车产业从八十年代开始合资带工,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国产汽车不能和中国足球相提并论,国产汽车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百年历史,中国汽车制造起步晚,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汽车制造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要有底蕴 ,所以我们同国外还有不少差距,合资车辆是目前性价比较高,所以目前消费者选择也很理性,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我也相信将来国产车辆也像华为手机一样占领市场。
有人说NISSAN车早先一直叫做“尼桑”,为什么现在变成日产了?
大家知道日语的文字是由汉字和***名组成的,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用***名和拉丁字母注音。汉字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而且比较早期的人名、地名、公司名基本都有对应的汉字,最近这些年来***名的比例在增加,因为来自于西方的技术、学术等方面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名。
日语里面的汉字主要是在古代来源于中国,因为当时日本不如中国发达,所以在很多方面全面地向中国学习,包括全面引入了中国的汉字。但是绝大部分汉字引入日本以后和中国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当然有些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手纸”在日本的意思是“书信”。而在读音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有些相似,但大部分却差别很大。
日本几大著名的汽车公司像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都是在上世纪的早期创建的,所以他们的公司名称都是有汉字的,那这些汉字在日语里面的读音和汉语是不同的。“丰田”日语的读音是TOYOTA,“本田”日语的读音是HONDA,“日产”日语的读音是NISSAN,而“铃木”的读音是SUZUKI。
所以这些日本公司的品牌名或者是公司名,在中国就有了两种表示方法,第一种是用汉字书写,然后按汉字的读音来读,分别是日产、本田、日产、铃木,第二种是按照日语的读音的拼音来书写,分别是TOYATA、HONDA、NISSAN、SUZUKI。其中,丰田、本田和铃木的日语发音按照汉语习惯并不顺口,日产的日语发音翻译过来就是“尼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口。所以在进入中国之初,丰田、本田、铃木都选择了按照汉字的读音来读,而日产公司则选择了日本发音的音译,这些公司的汽车在国内销售的时候,公司名称和商标会使用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