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新能源车企目标完成情况怎么样?
- 汽车行业从业的您,对造车新势力陆续退场有什么看法?
- 2020中国车企排行榜前十名?
- 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造车?
2019年新能源车企目标完成情况怎么样?
还看2019年干吗?
2020年,看看还有谁能守住自己阵地。
新能源车除了考研研发能力配套能力之外,也考研各地的配套能力。
当补贴退出之后,只有扎实做产品的品牌才能留下来。
2020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各个车企也逐渐公布了其2019年的销量,相比于年初的壮志豪言,又有几家车企完成了制定目标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统计数据:
可以看到除了广汽新能源完成了年前的既定目标,其余车企都或多或少的和年初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诚然,补贴退坡、刚需疲软等众多因素影响着这个新兴行业,但产品力和竞争力的不足依然是新能源行业难以抵抗市场变动的内因。如何尽快对价燃油车、让智能化更好地赋值是新能源行业顺利长期发展的关键。
以下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车企,看看他们的具体表现:
比亚迪 目标销量35万 实际销量22.95万 完成率65.57%
比亚迪在19年上半年的销量十分可观达到14.6万辆,如果能够按照这个形势发展全年35万的销量是可期的。王传福也在7月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售增速将达到70%~80%。但是随着下半年的补贴退坡以及市场上的影响,下半年仅售出8.35万台。
2019年比亚迪推出了包括e系列、S2在内的多款车型,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款车型成为新的爆款,被寄予厚望的e系列三款车型,仅比亚迪e2销量维持在较高位,但由于上市时间有限,最终为比亚迪贡献7319辆销量。而在插混方面,唐DM,比亚迪秦Pro DM和比亚迪宋/宋Pro DM贡献了主要销量。
2020年比亚迪将推出全新的一款王朝系列车型——“汉”,纯电版将会采用比亚迪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但是由于这是一款中高端并不是走量的车型,最后的终端销量上可能并不会出现较大的惊喜。而对于比亚迪来说更为迫切的应该是推出一款类似于“元”的爆款车型。
汽车行业从业的您,对造车新势力陆续退场有什么看法?
潮水退去,我们才知道谁才在真正裸泳。
2020年,对传统车企来说,是困难的一年,三十多年车市红利期戛然而止,疫情当道,经济下行,购买力下降,从新公布的上半年车市销量数据,同比下降14%,大幅下降的数字背后车企得庆幸遇到铁腕抗疫的***,但凡***有一点妥协,数字将会是灾难性的。
对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来说,2020年基本上是灾难性的,除了传统国企面对的困难,它还面临着两大过不去的坎儿。
第一个是***补贴的减少甚至取消。这个其实早就已经开始,很多造车新势力其实是一些聪明人钻政策漏洞骗补而拉出来的空架子,***补贴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和赢利模式,只是没有想到补贴会如此的来也汹汹,去也匆匆。
第二就是特斯拉的国产。特斯拉就是典型的鲶鱼,特斯拉国产的最大原因就是***对形形***的造车新势力的彻底失望,放弃扶不起的阿斗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可能是两年前吧,李书福谈到造车新势力时说过句语重心长的话:别忽悠了,老百姓挣那俩钱不容易。
当时我还以为说的是散户投资者,现在看来,书福哥还真是察见渊鱼和洞若观火。
前几天据说理想智造收购了力帆汽车,终于有靠谱的造车新势力出现了,但愿脚踏实地的新势力能造出有力度的新车。
说真的,我真不看好造车新势力,包括蔚来,包括理想,相比现在还只是蜻蜓点水的传统车企,他们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其实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技术上早已经有巨大的积累,现在的问题是电池技术的短板和市场的接受度,造车新势力现在只不过是阶段性的跳梁小丑,他们的离开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过后没有人会将他们想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排名前十家企业依次是:上汽、长安、吉利、东风、长城、北汽、一汽、奇瑞、重汽和江淮。与上年相比,重汽、一汽和长安销量呈两位数较快增长,江淮和长城增速略低,其他企业呈小幅下降。
2020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1077.96万辆,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84.88%。
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造车?
特斯拉的出现,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让世界开始接受电动汽车,并且凭借自身技术和口碑的积累,一直处于电动汽车行业毫无争议的领跑地位。世界汽车制造业本身就长期处于各有领地和交叉竞争的环境中,那么谁才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呢?
我的明确观点,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是所有车企,更准确的说,特斯拉是所有车企的竞争对手。
是的,特斯拉的生存方式已经把所有车企都拉下来了水,谁都不可能幸免,有远见的企业早就进行着相关的技术储备,但是想快速的超越特斯拉,显然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那些没有远见的,恐怕不久的将来就会被特斯拉所引领的造车潮流所淹没。不过幸好在我国,由于政策的不断激励,我们并没有被彻底落下,但是我们也依然追不上特斯拉的脚步。
下面从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造车两个维度解释一下这个观点。
对新势力造车公司和传统车企新能源领域的部门来说,进入国内的汽车制造业的敲门砖就是新能源汽车。在这个领域,特斯拉就是毫无争议的老大,每个进入这个行业的新势力造车公司都是打着打倒特斯拉的口号进场的。可是特斯拉做到今天这个水平可不是吹牛吹出来的,别的不说,只一项电池技术,试问目前有几家续航能够比的上人家?不管是国内的蔚来、小鹏、拜腾还是国际上的宝马、[_a***_]、丰田甚至保时捷都拿不出真正能够掰掰手腕的产品。毫无疑问,特斯拉是所有电动车企的标杆,所有的电动汽车都不能忽视特斯拉的存在,以至于现在很多电动汽车的风格都有特斯拉的影子,比如中控屏越来越大,越来越简约的仪表台风格等等,甚至特斯拉的销售模式、服务模式都在被不断模仿。可以说,特斯拉目前是新势力造车企业和传统车企造新能源领域部门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幸好的是,在特斯拉没有涉足的混动领域、氢燃料电池领域,以及大巴车、出租车等领域,让比亚迪们、丰田们还能够打出一些差异化的大旗。
什么?你造你的小电动,我造我的发动机,我不涉足新能源领域,我就造好我的燃油车不就好了。
很遗憾,虽然特斯拉没有燃油车,但是对燃油车的影响依然不小,燃油车也不能独善其身,不能幸免。
为什么说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企对传统车企的燃油车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呢?在我的另一篇原创文章中提到过,“自动驾驶技术”、“电磁雨刮系统”、“转向灯自动控制”、“液体座椅加热”、“智能气囊”、“智能天窗”、“车内新布线专利”等等,特斯拉在不断的创新,传统燃油车企来说与新势力造车企业一样要面对特斯拉的冲击,甚至相比新势力造车企业为了博眼球打差异而自我努力创新不同,传统车企的对新技术的应用反应更慢一些,这对于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汽车市场,无疑是更加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