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牌巨头长安汽车利润崩塌,联手无名新能源品牌能翻身吗?
哈哈,刚写过一篇关于长安汽车2019年市场表现的稿子,借这个问题,再分析一下吧。
长安,崩了。前不久,长安汽车公布的2019年市场业绩显示,过去的一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176万辆,较之2018年的207.4万辆,同比下滑15%。而2018年,长安汽车的总销量较之2017年,同比下降了25.58%。营收方面,这两年,长安汽车的赢利能力也是直线下滑。
2019年长安汽车的全年财报还没有公布,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长安汽车累计营收为451.15亿元,同比下降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328.83%。2018年,长安汽车全年营收为662.98亿元,同比下降17.14%;净利润约为6.81亿元,同比下降90.46%。
徐平入主长安的这两年,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营收情况,长安汽车都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最高决策层的“锅”是怎么都甩不掉。2017年7月,“闯关东”不足两年的徐平就再次南下,成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母公司)董事长。
在东风、一汽、长安三大汽车集团董事长位置上轮岗本身是否正常不去多说;在一汽集团董事长位置上两年左右的整治成绩几何也暂且不提,只看徐平在长安的这两年,败的挺彻底。分合资和自主两块儿业务看。徐留平将长安带成了自主老大,把长安福特带成了增速最快的主流合资车企,但到了徐平手中短短两年光景,全没了。如果说长安PSA合资公司一直都是个累赘,最终被抛售是长安汽车的减负行为,那过去的两年,主要“利润奶牛”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市场失守,就可看做是徐平治下长安汽车的“第一宗罪”。
2017年,长安福特虽然销量下滑了14%,但82.7万辆的销量成绩基本还能跻身主流合资品牌阵营。但到了2019年,市场表现连年腰斩之后,长安福特全年销量已经不足20万辆(18.4万辆),一个惨字已经不足以形容长安福特这两年的难。
首先目前市场行情在变,合资车价格一直下探,长安汽车并没有到***唱衰的地步,平心而论,整体大环境下,长安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寒冬来袭,大家都在抱团取暖,也许市场是剩者为王,长安汽车虽然存在这样哪有的问题,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相信在造车新势力未能颠覆目前汽车行业之前,传统制造业,长安汽车作为国产汽车的领导者,有能力,有信心坚挺下去。
当前汽车行业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之也较为犹豫,加上过剩的产能,国内所有的汽车品牌都不好过,长安汽车作为其中一员,存在着共性的“产能过剩”、“销量不振”、“库存报警”等现象,但确实还没到“***唱衰”的地步。
一、库存警报拉响
2019年5月份,汽车市场一片哀嚎,自主品牌更是首当其冲。从5月汽车批发销量来看,长安汽车依然是“自主三强”的一员,并且从其终端零售数据来看,长安汽车销售103474辆,库存压力得到明显好转。其中,CS75终端零售10309辆、CS55销售9537辆、逸动9652辆,这个数据已然不错了。这对7月1日应对国六标准的提前到来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产能过剩
近几年,资本市场被房地产套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尤其是2016底~2018年的这波“买房潮”对国内经济有着严重的打击。有钱人依然是有钱人,他们会选择BBA。而很多家庭只是城市的“蜗居者”,他们没有多余的闲钱来买车,即使有钱也会攒着以应对生活上的“捉襟见肘”,而这波人恰巧是国内自主品牌及低端合资品牌的粉丝、受众,所以国内自主、大众、福特等主攻20万下市场的汽车品牌惨遭打击。国内工厂纷纷闲置,更有甚者如众泰、海马等,已到“卖身求存”的地步。
在产能过剩这个时机,寻求资本市场青睐的“新造车势力”如绿驰等,无疑是双赢的。一是解决了新势力的造车资质,二是缓解了传统主机厂的运营压力。
三、转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