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能汽车评测,国际智能汽车评测中心***

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比亚迪BYD和特斯拉Tesla相差很远吗?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国内和国外的电动汽... 显示全部
  1. 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
  2.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
  3. 比亚迪BYD和特斯拉Tesla相差很远吗?

国内电动汽车与国外电动汽车的差距在哪里?

国内和国外的电动汽车主要差距还是技术

电动车的技术差异还是动力蓄电池上!

国内电池:最好的续航里程能达到300~500公里

国际智能汽车评测,国际智能汽车评测中心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许多在用电动汽车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理论数据,实际的数据远低。

而国外比如日本丰田在2014年就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丰田Mirai 一次满电能跑750公里,实测距离!

其实,中国市场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是在特斯拉共享电池技术后。

国际智能汽车评测,国际智能汽车评测中心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论国内国外,动力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在电池技术共享之后,新能源充电汽车也就没太大的技术难题,换句话说就是意味着只要你有钱有实力,制造出一辆充电汽车就是分分钟的事,

这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的原因,因为动力问题共享了,其他的就并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而且特别是国内那些在汽车行业打造了十几年,已经有了丰厚的底蕴和经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制造一款新能源充电汽车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不过国内比国外还是有些优点的:

国际智能汽车评测,国际智能汽车评测中心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价格:一台特斯拉Model X 顶三台国产顶级电动汽车

说起新能源汽车来说都不陌生,新能源汽车这两年在国内遍地开发,可谓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啊,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也让过内新能源汽车车企尝到了不少的甜头,对于过呢电动汽车与过外电动汽车来说差距在哪呢?

从新能源汽车的差距上面,首先是在电池的管理技术上面,现在国内能够自主研发BMS管理技术的车企还是少之又少。

以国内新能源做的比较好的比亚迪为例,比亚迪BMS只是掌控管理着了100多个电池,而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控制着8000多个电池,其中不包含其他的功能

其次在电池技术上面,与国外电动汽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目前宁德时代的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40Wh/kg,2019年将推出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80kWh/kg以上的NCM811电池,并***在2020年之前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

而松下作为众所周知的圆柱形电池领跑者,其NCA材料18650电池最高单体能量密度已达到250Wh/kg,21700圆柱形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40Wh/kg,在电池上面相差一代左右的差距。

其次在车里的调校上面,基本上国外电动汽车有自有的电动汽车平台,而国内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的话,只有区区几家,基本上还都是套用燃油车的平台。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中间的差距也是在缩小。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你好,我是合众君,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问题,以下为我从事汽车行业五年的个人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国外比国内较早注重电动车发展,对于未来汽车生活有一定的展望。他们发现汽油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燃油车的供应需求,纷纷明确燃油车退出时间。于是有了政策的激励,很多国外车企疯狂研究新能源车型,所以国外电动车有一定的技术积淀,电池、电机和电控都很先进,且质量相对比较稳定。

而国内电动车的发展相对较晚,很多自主电动车都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部件,想要一台质量相对较好、续航里程很能满足需求的电动车相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贵出不少。且全国还不能普及充电设备,在中小城市无法享受地补,充电设备较少,中小城市的居民购买的欲望不高。


个人认为,从政策角度来说,首先国外推行节能减排环保概念比我国要早,技术起步早。我觉得有以下方面差距

1电池领域:续航能力,安全性,电池充电时间,电池的轻便性。

2普及充电领域:充电桩的覆盖,维护,人员搭配

3维修保养领域:电动车市场维修保养店少,专业维修人员匮乏。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度不够。

随着我国对电动能源车扶持力度加大,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动能源技术会蓬勃发展。

你要说差距那就要分成很多种类,围绕电动车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很多,例如渠道,认知度,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等。

国内的电动车跟国外的电动车差别主要还是技术方面,电动车三大要素,电池电机电控,电池技术方面国内就宁德时代,比亚迪领军,以特斯拉为例,他所拥有的电池技术一开始就是国内模仿解析的重点,电控方面就主要看互联网技术,这点国内成熟的时候也不会差,电机技术主流的就那几种,也大差不离。重点还是电池容量密度问题。

什么智能网联汽车?

其实智能互联汽车是近年来才新出现的名词,也难怪题主不知道,就我身边很多小年轻都还会问智能互联汽车什么意思呢~其实智能互联汽车就是拥有强大智能联网技术的车啦。据我了解这个领域做得不错的还要属拜腾。它们家首款概念车车内搭载了一台长125厘米、高25厘米的超大共享全面屏,并支持语音控制、触摸操作等互动方式。这里提到的还只是九牛一毛,如果题主想深入了解拜腾的话,不妨关注明年明年1月份美国***CES展,拜腾会在上面展示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呢。

智能汽车是在一般汽车上增加雷达摄像头等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环境感知系统信息终端实现与车、路、人等的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_a***_]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做驾驶决策及操作的目的。

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是具有先进驾驶助系统(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的汽车,智能汽车与网络相连便成为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汽车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可以说是集高新技术于一身。

智能汽车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的行驶状态 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代替人工操作。从而降低交通事故 行驶危险。

智能车辆与普通汽车主要区别是智能汽车能够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即使是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躲避危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是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

前期工信部陆续印发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初步确定5G频率规划及测试频段,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测试,研究编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起草上路验证管理规范,搭建上海重庆北京等示范测试区。

苗圩强调,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推进,联盟应积极发挥作用:一是把握动方向,发挥行业发展支撑作用;二是搭建平台,提供行业公共服务;三是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四是推动融合,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近日,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推动在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建立部际协调机制,下一步将重点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标准法规、突破关键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提升信息安全等几方面开展工作

目前的汽车智能网简称车联网,最早概念源于物联网,即车辆物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X(即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同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社会交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车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云平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内等全方位网络链接,主要实现了“三网融合”,即将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车联网是利用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的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智能决策和车辆的智能化控制。

简单说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车与云平台间的通信是指车辆通过卫星无线通信或移动蜂窝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与车联网服务平台的信息传输,接受平台下达的控制指令,实时共享车辆数据。

2、车与车间的通信是指车辆与车辆之间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包括车辆位置、行驶速度等车辆状态信息,可用于判断道路车流状况。

3、车与路间的通信是指借助地面道路固定通信设施实现车辆与道路间的信息交流,用于监测道路路面状况,引导车辆选择最佳行驶路径。

4、车与人间的通信是指用户可以通过Wi-Fi、蓝牙、蜂窝等无线通信手段与车辆进行信息沟通,使用户能通过对应的移动终端设备监测并控制车辆。

5、车内设备间的通信是指车辆内部各设备间的信息数据传输,用于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检测与运行控制,建立数字化的车内控制系统。

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物体识别的一种技术,具有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等特征,对人体和物体均有较好的效果。RFID不但可以感知物***置,还能感知物体的移动状态并进行跟踪。

比亚迪BYD和特斯拉Tesla相差很远吗?

比亚迪和特拉斯相差还有不小的距离,特斯拉起步很高品牌形象已经形成高端印象,而比亚迪对于大部分不关注汽车领域的消费者来说还停留着F3的年代,观念不能改变这两个品牌很难相提并论。

特斯拉是营销大师埃隆马斯克的力作,从起步就是带有光环的,第一批送车车主都是权贵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高端的定位,这点是依靠低端乘用车起步的比亚迪很难企及的高度。不过特斯拉对于马斯克来说只是个筹码,是汽车也好是火烧都行,主要在于包装。

核心技术特拉斯几乎一无所有,电池是***购的日本松下,这个品牌的动力电池全球排名很尴尬的排在比亚迪之后,比亚迪是动力电池供应商……电机是台湾省富田提供,也算中国产;电控系统硅谷发家自然也是硅谷的哪家不知名企业,对于一台电动汽车来说特斯拉的产品只是组装货,无非是整车看着很***视网膜罢了。

比亚迪汽车与特斯拉对比虽然级别不够高,但技术是有领先优势的,毕竟是研发型企业,企业的核心人物也是工科出身。三电系统和整车平台是自主研发,匹配测试的级别也要高于特斯拉以及其他品牌,这也是敢于向第三方软件开发团队提供车辆传感器权限的基础,有技术才有底气。

比亚迪需要的是改变品牌形象,曾经建议的方案是把王朝系列独立出品牌另网销售,通过更优质的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不过投资过大实施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现在的比亚迪还是很尴尬的,虽然能造出特斯拉的任何一款产品,但以现在的品牌影响力来看造出来也卖不掉,只能寄希望于崇尚西方文化的观念会有转变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raigalanmiller.com/post/13228.html

huangp1489 2024-03-25 08:30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