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外热议几何A,吉利已经准备好进军发达国家市场了吗?
- 中国自主研发汽车的水平有多高?
- 为啥把最好的名字都给了国外的汽车,别人叫宝马,咱只能叫宝骏?
- 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豪华汽车品牌是怎么区分的?代表是谁?
- 改开四十年了,中国满大街还是外国品牌汽车,正常吗?怎么办?
老外热议几何A,吉利已经准备好进军发达国家市场了吗?
感谢邀约。
平时对于新鲜事物和高科技产品很有兴趣,之前看过很多汽油车,在价格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车型有很,但具备像几何A这样安全性高,使用成本低,空间,外形,还真是寥寥无几。
作为吉利车主,从吉利自由舰、帝豪、博瑞、博越,到现在的星越、几何A都非常关注,吉利做为中国国产品牌能够做大做强走出国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些年吉利的发展有目共睹,收购沃尔沃乘用车业务,国内汽车销量遥遥领先。英国建厂,德国发布,进军发达国家也不再是梦想。厚积而薄发,是时候展现自己的时候了。吉利,加油!
很明显,2019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又向前走了一步,新势力造车热度降低,传统车企开始发力。尤其是一线大厂,在今年开始以一种全新的产品水准出现。几何A就是这样一款车,这是吉利旗下“几何”品牌独立出来后的首款车型。不同于以往推出的那些电动车,几何A不再宣传续航是唯一的卖点,而更多地是让你知道这是一台“好车”。当然,一台电动车也只有做到让你不再为续航焦虑,才会去以“汽车”的标准去看待这样一台车。
在吉利身上,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能造好燃油车的企业,才能造出用户真正喜欢的纯电动车。
看看吉利、丰田、大众、BBA们的电气化动作,不仅理念和模式他们可以领先,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力方面,传统车企有着强大的历史和数据积累,特别是在可靠性与至安全属性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这个市场需要周到、专业、可靠、亲民的电动车。因此,拥有比肩Model 3整车实力的几何A势必将在市场上带给我更多惊喜。
一句话总结,几何A,真香!
几何A作为吉利旗下一款电动汽车,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全新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其造车的新平台,可以这么说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随着吉利几何A的上市,老外热议几何A,吉利已经准备好进军发达国家市场了吗?
能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主要要取决几个因素,第一个就是足够的汽车产品力,其次就是足够的售后保障,能不能准备好进军发达国家,需要看吉利本身的优势,这款车在国内市场上面目前来说表现的平平,至少在车辆的品牌上面,首先能不能热议,我认为至少需要在国内市场上面经过大的洗礼。
能够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车型有所抗争,但是从车辆的参数上面来说还是有所差距,另外的话就是这款车自主的知识产权有多少,抛开这些因素不说,对于几何A这款车,要想快速的进入或者准备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需要有一定的售后能力。
但是从目前情况上面,第一并没有在发达国家有相对应的售后或者服务商,对于吉利几何A来说要想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确实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关于措辞的不赞同
吉利几何A是否能够进军发达国家市场在于车辆本身的技术水平,而不是在于由某几个“老外热议”,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掌握在中国汽车车企,并不是“老外”认为好就能达到高标准,这不是“洋大人”在技术领域垄断的时代了,没有必要把崇洋***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几何A的技术水平如何可以从核心三电综合平台判断,先看是否能接近国产一线新能源汽车再考虑是否适合出口吧。
这台车使用的动力电池为宁德时代提供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这一品牌的电池是国产装机量最高的,而市场占有率高并不是因为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宁德时代仅是作为电池供应商存在,合理的价格以及相对领先的技术才是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数十个品牌使用的电池装机量超过70GWH,但是排名第二的BYD电池仅单一品牌就做到了装机量超过50GWH,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是镍钴锰电池在成组能量密度以及电池轻量化方面仍有一定程度落后。
动力电池全球技术排名中国企业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均在前十名,但比亚迪技术排名位列三甲、宁德时代在第九名左右,所以在最核心的动力电池方面几何A在国内排名也不高何况冲击海外呢?
电机电控方面吉利的量产EV车型多为***购第三方,几何A仍是精进电机、电控是联合电子提供,电动汽车三大总成几何A没有一项核心技术,本质与所谓的新势力品牌不无二致,只是台拼装车而已,好在吉利有多年的造车积累品质总要比新势力高。
不过没有核心技术的电动汽车显然是无法有效控制成本的,所以几何A才会有高价低配的情况。
不论这台车使用的是[_a***_]平台,其后悬架使用的结构是与帝豪GL相同的变截面扭力梁,螺旋弹簧独立布局、减震器也是独立布局,级别几乎燃油版GL没有区别,无非是改变底盘几何结构适应电池组的布局而已。
所谓的几何A可以视为帝豪GL的纯电动版,而帝豪GL的插电混动版与几何A过于神似了,所以这台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车量产,从外观设计方面也能看出很多神似GL的设计。
这一一台扭力梁悬架、三电系统不够先进、纯电续航有410公里和500公里两个级别,但低续航指导价15~17万、高续航17-19万还不提供储能电芯终身质保的高价低质车,如果撇开共享出行领域能够冲的进消费市场吗?
吉利旗下自主以及合资成立的共享出行才是几何A、帝豪GLPHEV的主力市场,想要冲击海外只有低价并且提供电芯的终身质保,然而只要出口价格比国内低而且服务好,显然吉利就算到头了。
这是一个讨论话题,不过说老外热议电动汽车新品牌几何A,这还是有一点儿个人因素在里面了,不能因为有几个老外看了看这家品牌的汽车,然后聊了两句就是这么汽车怎么怎么样,怎么高端,要进军什么什么国家市场了,这就有一点儿有风就是浪的感觉了。
几何这个品牌是吉利推出来的一个纯电动汽车的一个品牌,是不是走高端现在并不明了,只能说是走的高端吧,因为车型也没有几个,并且小编倒不认为吉利是重视这个品牌,反而是吉利根本不看好的原因。吉利汽车现在的影响力相当大,并且吉利品牌车型里也有电动汽车,但是吉利为何又单独成立一个品牌来发展呢?这是一个未来的布局而已,也就是战略可能大于它的实际发展意义。从目前国内的政策面来讲,电动汽车是一个发呢方面,但是在欧美市场,这个市场并不被看的特别是重,因为国外还是更重视技术方面的原因,以及产品更迭的渐进性的,和国内的基本上一刀式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而对于吉利而言,必须布局新能源汽车了,纯电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式,并且所谓的走高端,就是为多赚钱,也就是利润率要高,这也是因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一定是下滑式的,汽车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小。不走高端也没有利润呀,生存就会成为问题。这就是小编的简单理解了。希望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关注百***,和小编一起交流互动。
中国自主研发汽车的水平有多高?
首先就要说的是咱国产的第一辆车,一汽的红旗,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款高档车,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那就是国产车的标志,情怀,现在,奇瑞的发动机,比亚迪的三控技术,华为的汽车信息控制,等,都是外国难以望其项背的,中国的豪华品牌汽车,清洁能源汽车都是层出不穷,让外国刮目。
为啥把最好的名字都给了国外的汽车,别人叫宝马,咱只能叫宝骏?
当宝骏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台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宝骏这名字可好听了。
村里的小女孩取个小名叫小花,大家都会觉得这名字好土呀,可是换成孙俪跟邓超的女儿就不一样了。
名字好不好听,根本原因还是取决于这个人这个物本身的价值。你喜欢的男神起了一个很土的名字,可是因为你的喜欢,也变得格外动听。
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豪华汽车品牌是怎么区分的?代表是谁?
1、定位豪华品牌并被消费者认可
2、销量阵营
没有三线品牌。
国际市场bba毫无悬念豪华品牌且销量第一阵营,如果雷克萨斯、沃尔沃、凯迪拉克等二线品牌在销量上能达到第一阵营就是一线品牌。
短时期众多二线品牌难以冲击bba一线品牌地位,如雷克萨斯在美国销量绝对的一线品牌阵营,但全球汽车市场难以做到销量第一阵营。
车的好坏绝对不是凭一线二线来决定的。一线豪华品***备的是生产规模大、车型丰富、品牌认可度高,选车,选适合自己适用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被一线就一定是最好误导
豪华品牌的「线」是依靠销量分级
国内对于豪华品牌汽车的分级标准比较难以理解,有些知名度较高的高端车被视为二三线,有些性能平平、质量一般的品牌却被视为一线品牌,分级究竟参照些什么呢?其实看得只是销量。而销量的背后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那就是哪个品牌对应了“权贵”。
这是个略显敏感的话题但不得不聊一聊,所谓的“权贵”其实对应的是官员和富商;不论在欧美还是日韩,热门品牌都必然还是公务用车的选项,或者理解为公务用车选择的品牌注定会是热门品牌。比如美国的凯迪拉克与雪佛兰,英国的捷豹路虎和劳斯莱斯,德国的奥迪和奔驰,即便是法国也有DS;公务用车选择了这些品牌,民间*(个人用户市场)则必然会效仿,这是各个文化体系中的共同点,也就是市井文化对庙堂文化的追逐。那么德系汽车则毫毫无疑问的属于一线,因为早期的公务用车主要选项就是大众和奥迪,奔驰宝马沾了它的光,成为了富商的选项。
豪华汽车曾经只有德系车的销量足够高,美系车以林肯(加长车)为主彻底失败,原因主要是这种加长车过于张扬,与中庸的文化理念背道而驰;而凯迪拉克又来得太晚,印象中应当是从2004年才开始与上汽合资,而大众汽车是从1984年开始、一汽奥迪则是从1989年开始。20年的时间足够德系车打稳基础,一旦品牌偏好形成则难以改变;所以美系车始终处于二线,销量以凯迪拉克为主也只是不温不火。
林肯汽车近期才开始新一轮的合资,来得太晚已经没有机会了。
日系汽车是第三阵营的代表车系,以丰田雷克萨斯、日产英菲尼迪、本田讴歌为主,这仨品牌其实没有一个属于高端;因其技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在欧美市场的价格定位也并不高。其实日系车之所以能打开美洲市场,核心因素正是价格足够低,低端车市场的体量又是最大且巨大的,所以销量始终不错。
在国内车市的日系车同样不被是为高端车系,所以即便强行冲高也无法热销;这些品牌就只能与凯迪拉克看齐,但是在技术层面日系车企曾经一度非常依赖美国车企,时至目前的技术水平也要逊色一些。所以在个人用户的小众市场中也是表现更差,比凯迪拉克还是要差一些的。
中国高端汽车品牌目前不分“线”
改开四十年了,中国满大街还是外国品牌汽车,正常吗?怎么办?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面前,这问题有些与时代格格不入呀!这些外国品牌车都实现了合资经营,本地化生产,在取得双贏收益的同时,促进了就业,所以,狭隘的认识是跟不上世界潮流滴!我们应该乐观其成,借以提高国内汽车生产技术!实话实说,国内的技术与国外是有技术差距的!
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比较正常的,国家从过去的一穷二白跃居为世界制造大国,是这些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富裕这些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作为经济发展手段来说,引进外资是方式之一。
国外的汽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通过合资的形式,借助其品牌与技术发展汽车业务对于经济发展是很大的一个补充。首先这些企业为国家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劳动力问题,而且增加了一定的财政的收入。其次,通过合作我们可以逐步的了解和熟悉汽车业务,对于我们自主研发汽车创造了条件。通过借鉴与学习,国产汽车才有机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近年来我国自主的汽车品牌也正在崛起,奇瑞、长城、长安等等国产品牌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与接受。而且目前国产汽车也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创汇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产汽车终究有一天会主导国内的汽车市场。国产品牌一定也会走向国际,与国外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