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市场占有率排行榜?
- 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要跌破四成了,你认为国产车还有出路吗?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主要有日系品牌本田、丰田,德系大众、奔驰、宝马,美系通用、福特,韩系现代、起亚,法系雪铁龙、标志,意系菲亚特和自主品牌吉利、奇瑞、长安、长城等。
各国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是:自主品牌居首位,占销售总量的28.22%,其次为日系、德系、美系、韩系、法系和意系,分别占销售总量的26.88%、20.44%、14.07%、5.56%、4.52%和0.31%。
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要跌破四成了,你认为国产车还有出路吗?
没啥担心的。
其实这些年,国产车的市场份额,最低没跌过37%,最高没高过44%,基本一直维持在40%左右的位置,现在41.15%的份额,属于正常水平。
而且,以前合资车主要维持在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维持在低端市场,双方交集不大。
现在随着合资车价格不断下探,双方已开始短兵相接,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维持以前的份额,实属不易。
以前,主流品牌都是合资车,自主品牌只能仰望的份。
现在,长安、上汽、吉利、长城的销量也能排在前列,相反,不少合资品牌销量不断下跌,甚至退出中国市场。说明产品力上,一线自主品牌已经不逊于某些合资品牌,自主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我相信,照这样发展下去,至少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超过合资还是大概率***。
何况,合资股比也要开放了,甚至允许外商设立独资企业。以前,由于合资企业有自主厂家的份额,投鼠忌器,不太好打压。一旦将自主厂家剥离出来,中国有一千种方法搞死外资(参见日本,是如何扶持本国原本落后的汽车工业,实现逆袭的)。那时,中国市场成为自主的天下,也完全有可能。
我个人认为,国产车还是有出路的,但今后肯定不是百花争艳,齐绽放的状态。未来国产车品牌基本上就剩下3-5家左右。具体是哪3-5家,我今天就斗胆预测下,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传祺汽车。
为什么说今后国产汽车品牌就剩下3-5家呢,因为这就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正如当今饮料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凉茶里有加多宝和王老吉;电商里有淘宝和京东;手机里有华为和苹果等等,国产汽车行业同样如此,我说3-5家,甚至都多说了2家。
虽然说2018年,汽车销量出现了下滑,人们的购车欲望也在降低,但你去看看驾校门口看看,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虽然说考本并不是为了购车,但终极目标不就是为了开车嘛。开车不就得有车吗,有车不得买车或者租车再或者共享汽车嘛,所以汽车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2019年以来,国产品牌各个车企都在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自己的新车,或者降价促销,***也在鼓励开展汽车下乡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百姓买车,进而拉动国内的经济,缓解当前的一些压力。虽然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已经在行动了。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合资车企,面对销量下滑的窘境,也是花样百出,像捷达品牌的独立,就非常的鲜明,瞄准的就是国产品牌的销售价格区间,让本来就激烈的市场,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国产品牌向上突破有些乏力,合资品牌又在独立或者大促,看似国产品牌的市场地位有些严峻,但是经过一番优胜劣汰后,还是大有可为的。淘汰别人也是更好的提高自己,国产品牌想要“战胜”合资,也必须先提高自己,让自己先变得更强。
我们国产品牌,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气魄,大刀阔斧的创新变革,加之世界***的合作共享,相信未来依旧是属于国产品牌的天下,毕竟我们国人才是最懂国人的。
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要跌破四成,“业内人士”应不会盲目且不负责任的做出这一预测,尤其是按照首月销量作为标准。
汽车销量的首月数据参考意义并不大,在年末和年初时是汽车厂商冲击销量的节点,不过大部分车商公布的数据只是批量而不是上牌登记量,批量可以理解为经销商库存。
首月合资品牌里有很多冷门品牌逆势上涨看似势头很猛,然而这种反常的增长背后是经销商的眼泪;比如某品牌有超过1000个网点,每个网点的任务至少是20台车,不论能不能卖掉都必须接受,这就是两万台车的数据。
在公布数据后各大厂商美其名曰销量翻红、合资车的春天来了,然而对比乘联会的数据在去看一看库存量,事实会让这些品牌很难堪。
国产汽车制造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过有些是在年末冲高有些是在年初,营销策略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厂商都能表现出一致;所以各大厂商首月数据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严格的对比,因其得出的结论并没有价值。
所以以这一数据判断国产汽车占有率要跌破几成是很不负责也很业余的说法,不过国产汽车在2019年确实可能面对巨大的调整。
寒冬已过但车是还是春寒料峭,车市的表现仍旧在冰点;面对不理想的车市合资品牌纷纷调整量产车价格结构,[_a***_]品牌看向中端、中端车型跌入20万以下、消费级车型普遍进入10万以内,尤其是大量既没有品质也没有配置的高利润合资车开始压缩了。
品牌接受度是国产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某些合资车即使是泡狗屎也会有人趋之若鹜,国产车品质再高也被多数人视为廉价;面对早期国产品质低形成的客观印象以及长期文化不自信导致的即使有进步也被无视,这种环境下主流合资车价格一旦下跌到与同级国产车持平,国产车的压力会是巨大的。
而国产汽车的利润率并不像合资汽车一样夸张,合资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简配降低生产成本但国产车不能够这么做;价格可调整幅度会小一些所以市场份额在2019年白热化的竞争中可以会失去一部分,这一年里的国产车逆增长只能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
不论是PHEV、REEV还是EV目前合资不是对手,在可以野蛮生长的环境中如何提高品质让生长速度加快是主要方向。
以上只是个人预测,白热化的竞争也还是良性竞争,如果走到恶性竞争的程度国产车一旦同步调整价格结构,结果反而会是一些二三线合资汽车品牌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