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车过了一万公里,感觉操控没有以前好了是什么情况?
- 有人说NISSAN车早先一直叫做“尼桑”,为什么现在变成日产了?
谢邀。
新车1万公里从严格意思上来说刚过磨合期,建议你根厂家的用户手册进行定期项目检查。
说下才开1万公里就感到陌生这件事,其实很能理解,新车买回来那高兴劲估计有一个礼拜吧,那是别提有多高兴了,都见不得有灰尘落在车上,这股兴奋劲从20天以后你就变淡了,也慢慢的失去了对他的兴趣。从心理的变化开始,你会发现对车子的态度也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你已经了解他了,没有了新鲜和神秘感了。
车还是那个车,人还是同一个人,但内心已经变了,所以你发现怎么不熟悉了。如果真是车有问题,那建议你还是去4S检查下,在保修期内只要有任何产品质量问题店里都要给你解决。但希望更多还是心理变化而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必竟是新车。
调整下心态,切记行车注意安全。
顺祝用车愉快。
感谢邀请!
问题描述:为什么新车1万公里感觉很陌生摸不着它的脾气了?
其实要我说归根结底是您的心理变化大于车辆变化了。按照常理新车1万公里刚过磨合期,这个时候的车辆应该是动力顺滑操控行云流水才是。更何况新车头五年正值它的壮年,压根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当然三流品牌的车咱就不说了。
造成题主这种困扰的我觉得还是要题主缺少和车辆的沟通,没有达到人车的完美结合。安全驾驶的前提就是驾驶者要先适应车辆的各种性能。按照现在的造车水平车辆磨合不磨合显然不那么重要,但是每个人提了新车还是为了求得一个心里安慰尽量的温柔驾驶。但是我觉得磨合最重要的是人与车的磨合,首先驾驶者要适应车辆的前可视范围即盲区大小。骑惯了电动车的人这点特别明显,往车里一坐感觉什么都看不见一样,还有车辆的刹车、油门方向等等。会不会开车是一方面能不能开车就是另外一方面了,给普通驾驶者一辆超跑估计十个有十个不行,这就是摸清车辆性能的重要性!
题主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只需要平时多开车就可以解决,机械的东西只要多摸 多看多体会没什么摸不透的!
有人说NISSAN车早先一直叫做“尼桑”,为什么现在变成日产了?
日产汽车公司是日本五大汽车公司之一,早先一直叫尼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我国的外国汽车公司之一,并被用作出租车和商务用车和***用车,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子品牌,如,公爵,公爵王,蓝鸟,阳光等。其实最早我们对外国汽车品牌都是根据公司和品牌译名来命名的,并且赋予了新的内涵,好记好听,朗朗上口。如丰田佳美,丰田皇冠,三菱帕杰罗,奔驰280等,只是大约在两千年以后,说要和国际接轨,直接按汽车的英文读音来命名,形成了两种读音并立的局面,如霸道叫普拉多,***叫格瑞娃,花冠叫卡罗拉等,听起来好像高端大气上档次,实际没有我们原来的发音有思想,有意义。两种情形是同时存在的,如德国的奔驰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叫平治,在台湾地区叫宾士,宝马应该读作巴依儿等。说白了尼桑就是日产,日产就是尼桑,叫日产更形象的保护了原产地的品牌,尼桑是日本国的品牌。虽然日产公司在我国有许多合资企业,也只是在前面冠上了合作商的名称,如东风日产,郑州日产等。把猫叫个咪,骚的闲情,只是存在就是合理的。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尼桑改名为日产,这又是一个Long Long Age的故事。NISSAN,创立于上世纪30年代,并在二战结束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不过大家别看现在我们购买的日产车价位大概也就在20万左右,看起来似乎没有BBA那样的高大上,但NISSAN在日本的地位可是不低的。
早年在日本国内所使用公务车很多都是来自于NISSAN,尤其是NISSAN的大总统这款车,更是专供贵族、王族使用,从而拥有非常高的地位。NISSAN就如它早期的商标一样,如同一个火红的太阳,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辉煌。
NISSAN在日语里的写法就是“日産”,其含义是“以人和汽车的明天为目标”,而“日産”在日语里的读音就是NISSAN。
上世纪日本车在香港流行的时候,很多日本车的名字都是被香港人直译了过来,除了NISSAN以外还有例如雷克萨斯这些车。然后这些叫法又经广州、深圳传入到了内地,因此NISSAN早期在我国销售时就沿用了“尼桑”的称呼。
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日产”,主要还是NISSAN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需要给NISSAN取一个正式的名称。官方根据“日産”实为“日产业”的简称,以及象征“以人和汽车的明天为目标”的内在含义,最终在音译和意译之间选择了意译。
不过说句实在话,在抛开民族恩怨的因素不谈,很多日本车在正式进入我国市场后,更改的名字总觉得少了一些霸气和味道。例如“凌志”改为“雷克萨斯”;“霸道”改为“普拉多”;“尼桑”改为“日产”。
当然也有改名后让自己形象大幅提升的个例,例如我们熟知的BMW,就从原来的“宝依尔”改成了如今的“宝马”,可谓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