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销量下滑9.25%,市值2467亿的长城汽车怎么了?
- 长城汽车为什么销量不行了?
- 每日净赚3000万的长城汽车,为什么还会被说“不行”?
- 技术顶级,营销稀碎!长城汽车到底在干嘛?
前三季度销量下滑9.25%,市值2467亿的长城汽车怎么了?
新能源冲击,原始汽油车更换新能源的速度过慢,爆款车价钱比较高或者是纯油车,人们都慢慢的认可新能源,欧拉的问题,新能源车过少,以前油价低,长城车耐用,名气大,销售惯性很强,现在惯性持续不下去了,慢慢的车在减速,如果油门踩不起来,新能源补不上去,油价无法下来,长城汽车日子也许会很难过!
最近越来越看不懂长城的操作了,最近两年长城进行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拆分子公司,布局氢能源,发布新的品牌战略,推出各***品牌。
以前长城聚焦suv,旗下的SUV以H系列为主打,不同的带好代表了不同价位和配置的车型,H系列毫无疑问是长城的主打车型。后来又有了高端品牌WEY,VV5,VV7也曾取得不错的销量。
再看现在,各种狗充斥你的眼球,确实很个性,但是明显也会让很多人反感。而且与原有的车型价位重叠,车子配置也大同小异,除了外形区别很小,都是在和自家兄弟争市场。至于为WEY,也搞出来一堆各种咖啡,至于大众是否接受看看销量就知道了。
本来精简的品牌,现在越来越复杂多样,各***品牌的车型都是换汤不换药,让人眼花缭乱。这仿佛在走奇瑞和吉利之前的老路,结果未必有多好。
还有就是新能源的冲击,看看比亚迪的销量就知道了,长城虽然布局新能源不晚,但明显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好,H6在自身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情况下,销量却下滑严重,明显是受到了新能源的冲击。
所以,长城后续的发展会如何,要看长城新一代的经理人们想把长城带向何方,长城是否可以守得住自己的优势,是否可以在新能源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长城汽车为什么销量不行了?
销量的严重下滑与长城汽车自身产品布局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长城汽车先后打造出欧拉好猫、哈弗大狗、坦克300等爆款车型,也助力城汽车销量得到增长。但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久,产品的堆叠并未实现集群效应,反而加速同级产品的内耗,长期的同质化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导致长城汽车的品牌特色不断黯淡。
每日净赚3000万的长城汽车,为什么还会被说“不行”?
单日净利润说明不了什么,长城汽车确实危机四伏
一天赚他个3000万,夸不夸张?
三天多就能完成“小目标”确实显得很夸张,不过这只是营收的数据,并不是净利润;这是按照长城汽车近期的财报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但不论是什么数据,它看起来也是很不错的吧。而且财报中显示的净利润和单车净利润确实挺不错,甚至于单车净利润比销量冠军比亚迪还要高,这样的长城汽车为何还不被看好呢?似乎有些奇怪吧。
销量下滑伴随收入增长,理论上这是一个好现象。
能说明的是长城汽车的产品定位提升,不再依靠“薄利多销”的模式。
可是具体到长城汽车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撑品牌并非高端品牌,而是主力车型都在15万以内的哈弗;其次是长城皮卡,坦克越野车,欧拉和魏牌。整个长城汽车阵营里售价超过20万的车,其销量占比似乎不足15%;那么这就说明了长城汽车的主力品牌的主流车,其单纯利润率是相当高的。
作为新销冠的比亚迪,其20万以上的车辆超过25%,单车利润率还没有长城汽车大。
这一正一反的两组数据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结果是比亚迪的十月销量超过22万辆(乘商用车总量/乘用车21.7万辆),销量是长城汽车旗下五大品牌的两倍!貌似市场还是更喜欢这种车辆定位高但单车利润低的车。这并不难理解,价格高则定位高,车辆定位高则品牌定位高,谁不喜欢中高端车呢?而在都是中高单车的前提下,利润空间小的车,其制造成本的投入显然更多;这些车带来的直观感受必然是更具豪华感,配置更丰富,用料标准更高,或者具备更强悍的性能。
技术顶级,营销稀碎!长城汽车到底在干嘛?
真的是可以说技术顶级,营销稀碎。
长城的技术储备还真不错,挖来了奔驰的变速箱工程师团队,搞了7速湿式双离合,这款变速箱承载扭矩450牛米,在整个中国市场的7速湿式双离合中承载扭矩是最大的。
近年来又搞了横直9速湿式双离合承载扭矩达到了500牛米。然后又搞了纵置9AT,专门搭载在他们的越野车上。
只是长城的6速手动变速箱稍差,具体就是二档齿比过小,导致一档升二档要加大转速才正常。不过长城的变速箱技术也是国产品牌里最好的了。
发动机也有很多款,1.3T直喷增压,1.5T直喷增压,1.5T电喷增压,2.0T直喷增压,3.0T直喷增压,2.0T柴油机等。不过1.3T的被弃用,2.0T的柴油机就搭载在商用车上,乘用车基本不用柴油机了。然后长城很看重1.5T电喷增压这款,搭载了很多车,估计是配套成本低,利润高,但是这款机子[_a***_]真不行,只搭载在整备质量1.3吨以下的车还马马虎虎。
然而感觉长城的决策层格局还没打开,当年的M1败走市场公司还立了警示碑,说再也不造小车了。觉得消费者不喜欢小车都喜欢大尺寸的,我想说我们不是不喜欢小车,我们是不喜欢外观丑,粗制滥造的小车,看看宏光mini的销量。还有小型suv也基本放弃了,被本田赚得盆满钵满的。
然后也基本不听老车主的声音,好多老车主就等新款柴油H5,但是公司怕影响自己的坦克300,廉价越野车也放弃了。
还有之前有个车主开H5环游全球,第二次出发是去穿越非洲大陆,当时那车主联系长城公司,希望公司能帮他提供保养和轮胎的更换服务,但是公司根本没理他。
他第三次是穿越美洲大陆,从阿拉斯加开到乌斯怀亚。当时站在乌斯怀亚的土地上,举着国旗对游客说“this is made in China”。看得出来这人是长城的铁粉,我是长城老板的话直接送他一台顶配新车,还邀请他来公司参观。
长城的营销真的算比较差的,以前在长城的4S店工作过,配合厂家市场部参加过营销活动,那活动策划得真的无语,基本没效果。
技术并非顶级,营销存在问题,“电能”不够强是关键
长城汽车究竟是怎么了呢?
哈弗品牌销量下滑,魏牌咖啡系列自上市以来就一直冷门着,欧拉的八月只有好猫还有五千多的销量,被寄予厚望的芭蕾猫只卖掉了五百多辆;似乎只有坦克和长城皮卡的表现还算抢眼,可是依靠硬派车型走量毕竟不现实。
有着扎实的功底的长城汽车,销量表现为何会变得如此之差!是不是因为营销呢。
营销部门近期成了“背锅侠”,个人不认为长城汽车的销量下滑因素在于营销,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即便是水平相当差的营销团队也能把车卖好,比亚迪就是个例子嘛。那么问题就自然出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规划上了,虽说长城汽车有一系列优秀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可是时代就要淘汰内燃机喽。
长城汽车有缸内直喷的4B15-1.5T,4C20B-2.0T,4D20M-2.0T(柴油机)和米勒循环的4N20-2.0T,还有3.0TT-V6的双涡轮增压汽油机,标准高达260kw/500N·m;这些发动机的水平都很不错,包括4N20都超越了不少竞品的奥托循环2.0T的动力,要知道米勒循环或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的动力是要差一些的。
其次长城汽车还有自主研发的七档和九档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横置),以及纵置9AT变速器,依靠这些研发成果,长城汽车可以打造出各类型的优秀燃油动力汽车。
然而,最省油的4N20-2.0T的哈弗H6面对友商的插电混动汽车,其耗油量和动力都没有优势;电动机的效率和低扭爆发力都不是内燃机可比,使用寿命也远远超过内燃机,所以只要给车辆装上电驱系统再配合专用内燃机打造成插电混动,实现长途驾驶没有补能焦虑,通过内燃机辅助电动机来降低能耗,短途行驶就当作电动汽车驾驶,这样就能有效节油了。
我觉得你可能理解反了,技术顶级,啥技术顶级了,我作为学汽车,也在汽车行业十多年的科班出生,没觉得长城有啥顶级技术。长城皮卡,SUV不是技术好,而且进入时机好,生产质量相对其他自主品牌稳定,价格实惠,都取得了成功,这是长城厉害的地方。至于说技术,恰恰是长城弱项,套娃1到9,换个字母再来,换个外观又来,但是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基本是一招鲜吃遍天。进入电动车智能化领域,更是各种操作令我们同业都懵。
营销顶流这个怎么理解呢?长城营销一直不是特别擅长,还取消区域经理制度,投的广告也不多。营销领域我理解长城是很低调的,不是顶级,可能最近魏的几个领导在网上吹大牛,这不是营销,更像是滑稽的表演,不能代表长城常规营销套路。
汽车行业核心是产品和服务,只有好的产品,服务到位,才有好的市场表现,比如燃油时期全球丰田和国内大众,电动车时期特斯拉和比亚迪,好产品会自己营销,自己构建口碑,自己长大。